第六章(第11/15页)

李鸿章第一个外国人幕友是马格里(Holliday Macartney),他是英国军医,以前在英军第99联队任职。1862年,与常胜军司令华尔战死的同时,马格里辞去他在英国军队中的职务,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有一个时期,他担任李鸿章的私人助手,协助李鸿章练兵,给李鸿章出谋划策,在涉外事件上给李鸿章以指导,充当过李鸿章与戈登间的调停人,也充当过李鸿章与外国人之间的联络官。[95]正是在马格里的鼓动下,李鸿章于1863年在淞江建立了他的第一座兵工厂。马格里在淞江、苏州及南京主持李鸿章的各个兵工厂,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一直到1875年,由于与中国同事发生争端而辞职。几乎每一次中国幕友和外国幕友发生冲突时,即使外国幕友有理,李鸿章也总是站在中国幕友一边。马士从轮船招商局辞职与琅威理(Coptain W.M.Lang)从北洋海军辞职,都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外国人可能是对的,但毕竟是外国人。马格里虽然辞了职,李鸿章却并未完全弃之于不顾,而是为他谋得了在中国驻伦敦公使馆做参赞的职位。1876年陪郭嵩焘赴英,在公使馆克尽职守并忠诚事李垂30年之久。[96]

李鸿章在他活动的几乎每一个方面,都不得不依赖外国专业人员作顾问。在轮船招商局,他有一个外国总监(a foreign Super-visory Director)和一个外国航海监督(a foreign Marine Superinten-dent)。从1885年的花名册上看,该局轮船上144位船长、大副、管轮无一是中国人。[97]开平矿务局从一开始便聘用了外国技师,李鸿章所办的铁路公司也是如此。[98]他的织布局从建筑厂房、购买机器到组织生产都有丹科(A.W.Danforth)[99]参与其间。[100]北洋海军依靠外国人作教习、顾问官、管轮和炮长。[101]1879年,外国医生成功地治愈了他妻子的病,于是,他聘请了一个外国医生伊尔文(Dr.Irwin)为家庭医生,并任命伊尔文为其海军医师。[102]敦约翰(John Dunn,在天津的英国人,李鸿章曾就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一事派其赴罗马与教皇商谈)、德璀琳、宓吉(Alexander Michie)都曾于不同时期在外交谈判中为李鸿章做过事。[103]

然而,李鸿章只是在他不能使用中国人的地方才使用外国人。他从1862年到上海时就开始与外国人有了接触,学会了尊重他们的优秀品质而害怕其恶劣品质。[104]虽然他认为西方人要对中国的全部问题负主要责任[105],但他还是使用他们,为的是增加自己对西方的了解,并培养出可以代替他们的中国人。

李鸿章对外国人和西方世界的了解是广博的,这种广博的了解是通过源源不断的来访者、阅读译成中文的西方书籍及中外幕友的指导获得的,从轮船、枪炮的技术末节到天津外国租界最新的趣闻轶事,他几乎无所不晓,都能很在行地与人谈论。[106]知识就是力量,李鸿章在幕府中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能够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知识的人,使他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来实施他自命的拯救中国的任务。

[1] 《大清缙绅全书》,同治十年,卷2,页6b—7a。

[2]布鲁纳特等:《当代中国政治组织》,第153, 484—490页;钱实甫:《清季新设职官年表》,第44页。

[3]《辞海》,上,第963—964页。

[4]《李集·奏稿》,卷17,页146;另见《李文忠公尺牍》周馥序。

[5]萧公权:《农业中国》,第6页。

[6]同上书,第5页。

[7]费维恺前引书,第13页。

[8]濮兰德:《李鸿章》,第301页;《李集·函稿》,卷20,页8a,11b,卷9;页19b,29b,卷17,页29a;卷4,页26a;卷1,页24a,37a。

[9]芮玛丽:《同治中兴》,第68页。

[10]《李集·函稿》,卷17,页7b;卷1,页43b;卷14,页31a—b;卷19,页13b;卷16,页31a—b;卷3,页14a—b;卷16,页15b。

[11]《李集·函稿》,卷12,页3b。

[12]李瀚章:在曾国藩幕府供职九年(见第四章)后,1862年被调赴广东协助办理厘金事务。在赴广州途中,他道经上海,乃弟李鸿章委托他从香港采买“洋枪、洋药、铜帽”。鸿章还想依靠他了解南方情势。通过瀚章的努力,厘金实际上为曾国藩所垄断用于湘军。是年底,瀚章就任为广东督粮道,次年升按察使。1864年他又被任为广东布政使,翌年初擢湖南巡抚。1867年初,当乃弟鸿章被任为湖广总督而又取代曾国藩剿捻时,瀚章代替他为署湖广总督。他署理湖广总督直到1867年底他被任为浙江巡抚并被赏以头品顶戴。1869年底,鸿章奉命赴贵州调查教案,瀚章又被调回代替乃弟署理湖广总督。翌年夏,乃弟取代曾国藩任直隶总督,瀚章遂实授湖广总督。 此后12年间,除有一年多的时间以外,他一直担任湖广总督。这一年多的离任始于1875年夏他被调任为四川总督之时。是年底他又奉派离开川督职赴云南调查英人马嘉理被杀一案,而鸿章则在烟台与英国人进行谈判。此案结束后,李瀚章于1876年9月重任湖广总督。1882年,跟随他十余年之久的老母去世,他才不得不弃官守制。 从1884年他丁忧期满复出到1888年,瀚章一直未能得到任命。最后,他被允许觐见了一次皇帝,奉派为漕运总督,两个月后,兼任兵部尚书。翌年(1889)夏调任两广总督。到1895年,他因病、毫无疑问也因为乃弟的军队在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他获准退休。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他被授太子少保。1899年9月11日,在合肥家中逝世,年80岁。《李集·函稿》,卷2,页14a,27a,35b;卷3,页12b;卷5,页27a;卷6,页9a;司百读:《李鸿章和淮军》,第227页;《清史列传》,卷59,页24a—26b;《清代徵献类编》,上;总督,年表,卷3,页8a—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