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4/13页)
“李钤辖言之有理,这等乱臣贼子,不把他斩了,还要等什么?”王渊、李质一吹一唱,李质刚刚提出军法处置,王渊就代刘鞈发令了,喝声刀斧手把那“里通外国的叛贼马扩推出门外,斩讫报来,不得有误”。
刀斧手一拥而上,就要把马扩推出去斩首。马扩站住不动,大呼道:“今日之事,明系诬陷,你们众位都看清楚了。”对王、李之徒,已无可理喻,他大声地责问刘鞈道:“刘安抚你身为方面大员,须要遵守朝廷法度。安抚斩人,须责文状,待朝廷准了,方可执刑。你莫不是看到胡骑围攻京师,把朝廷看轻了,胡乱杀人,异日如何向官家交代?”
一句话提醒了刘鞈。
在这半刻钟的时间里,刘鞈既抹杀了良心,也丧失了理智,说了许多违心的话,做出一些丧心害理的事情。当时他唯一害怕的就是李质威胁他的兵变,他不得不相信别人强迫要他相信的话。只有马扩说的这几句话才使他恢复了一点理智。别的不谈,单从朝廷的法度来说,要杀像马扩这样一个有名望、有地位的官员,不具备一定的手续,如何行得?王、李可以逞一时之威,为所欲为,草率用刑,这责任最后还是要落到他头上,他不得不考虑其后果。
他制止了刀斧手的行动,用着老年人的颤抖的但还是有着安抚使的威严的声音发令道:“尔等且退!先把马扩与那使人关进牢狱,待本使具奏劾治,听候朝旨发落。”然后他吩咐主管司法部门的长吏道:“这干人犯都交付与你们了,未得朝旨,不可对马扩擅自动刑,否则唯你是问。”
王、李阴谋得逞,只有最后的一段,未能按照他们的事先计划先斩后奏,心怀不满,悻悻而出。
这里司法长吏执行了刘鞈的命令,把马扩押进牢狱,成为真定路军巡院监狱中的一名囚徒。
3
军巡院与提刑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司法机构。它们同属于司法行政系统,不同的是提刑司所属各级单位都是常设机关,审理一般刑名案件,军巡院则是临时设置的机关,审理有关政治案件与犯罪的官员,凡是“置院根勘”——在军巡院内成立专案彻底审问明白的,一般都要由朝廷特旨规定,性质比较严重。
在朝旨下来以前,先把马扩发往军巡院监狱。由于军巡院没有自己专设的监狱,实际还是关在一般的监狱里,加上院狱之名,目的也无非表示马扩是个重要的政治犯,要加意防范。加意防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或者予以优待,防止犯人瘐死狱中,或者严刑拷打,让他吃到比一般囚徒更多的苦头。
刘鞈是预防到王渊、李质要使出毒手,买通狱吏,杀马扩以灭口,特别关照了不可擅自动刑。这一招又是他良心发现的表现。其实用不到他关照,马扩在狱中也会受到优待,这是公道尚在人心的缘故。
原来王、李两个一来要泄平日之愤,二来急于自救,今天在安抚司大堂上匆匆忙忙排演的戏,演得漏洞百出,拙劣异常,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蓄意诬陷马扩,而安抚使本人受到他们某种挟制,不得不这样做,别人也看得很清楚,并且深有反感。
王渊、李质两人平日在地方上声名狼藉,素有“贪将”与“淫棍”之称。特别王渊来真定还不到两年,就巧取豪夺搞了六七个小老婆,其中有两个民家少妇、一个小家碧玉,还有一个部下士兵的妻室,都被他以财势霸占了。那士兵不甘妻室被夺,告到李质那里,不料他两个狼狈为奸,反而办了他诬陷长官的罪名,发配沙门岛去填大海的眼。因此真定的老百姓人人切齿,正因为要对他们表示仇恨,大家就倾注同情于马扩。这不但在老百姓中间,即使平时也要在老百姓身上敲点竹杠、占些便宜的各级司法官吏,上自提点刑狱公事、推官、司理,下至孔目、节级、狱吏、禁子等人,对待这件公案也都是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他们憎恶王、李,同情马扩,一下子就在刑狱中形成共同的舆论。
宋朝行政制度的优点之一,是地方上的财政、司法都自成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受地方长官掣肘。它们的长官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称为监司,不但不受地方长官干涉,反而赋有监督地方官的特权。王、李的手臂虽长,却伸不进监狱之门。马扩入狱时,王渊、李质竖眉瞪眼、恶狠狠地关照这是叛国通敌的要犯,一定要戴上脚镣手铐,头颈上还要套一面三十斤重的铁枷。刑狱官吏唯唯诺诺,等他们一走开,就把马扩的刑具都松开了,还让他住进一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单人房间,一般有床铺桌椅,床铺上厚厚地垫着新稻草,正月严寒中倒也不会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