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6/10页)
上面的这些情况,特别是燕山失守、常胜军有变、金军南下等虽然早在马扩的预料之中,但经郭有恒证实,向他复述一遍以后,仍使他非常激动和悲愤。当下他就提出要追上义军,协助张、赵二位大哥参加作战的要求。
郭有恒地位虽低,却是个处事明白、头脑清楚的头目。现在他既被任为“留守”,就要以“留守”的地位来考虑马扩的要求。他了解马扩在义军,在张、赵两位大哥心目中所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既然上山来找两位大哥,不巧碰到大哥出征,断无把他留在山寨之理,何况他又是一个出名的军事专家,让他追上大军,作为张、赵两位大哥的参谋,对于打胜这一仗可能起很大的作用。这样考虑停当后,他就以十分诚恳的态度表示欢迎马扩此举,还派了一名向导,陪同马扩前去。
当张、赵二位大哥与马扩在一起时,推心置腹,他们早已不把马扩看成外人。他们就是以这样兄弟般的热诚,赢得马扩的友谊的。现在郭有恒是山寨的主人,他以极有分寸的礼貌对待马扩,马扩却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客人,因而不快。
但他对郭有恒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把他从“风雪山神庙”的困境中救出来,同意他去前线的要求,还怕他再度迷路,特别为他提供一个向导。如果他处在郭有恒的地位上,能够为朋友们最大限度做到的事情,恐怕也只能到此为止。
他对郭有恒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但他仍然感到不快,这说明马扩的心理结构不同于一般人。他对友情,对别人对他的信任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不能满足于泛泛的、在形式上可以接受的满足程度。
5
马扩在保州以南的南大冉追上大军的殿后部队时,张关羽、赵邦杰都到满城董庞儿的军部去指挥作战了。他又向满城的方向追去,路上就听说金兵已经大败,金将兀术向东北方向溃退而去。他急忙迎上去,只见张关羽、董庞儿、赵邦杰联骑而来,满面高兴的样子。这是宋金交战以来宋方第一个胜仗,也是义军和金朝正规化部队交战的最大的胜利。
董庞儿看见马扩,老远地就拍马迎上来说:“金兵犯顺,兀术统大军进攻保州。闻知三弟宝眷尚在城内,俺哥儿三个心里着急,定了分路合击之计,昨日傍晚一战,败兀术于漕河,挫动了他们的锐气,今日又在满城大战,两军合力,杀得兀术片甲不留,匆匆逃走,保住了保州。三弟今天就可进城去看看宝眷了。”
把保卫战略要地保州的战争说成是为了保护马扩的家眷,是把这一战的价值贬低了,但这正是董庞儿的作风。如果他见到刘鞈一定会说保卫保州的目的是为封闭金军进攻真定的大路;如果他见到张孝纯,也一定会说保卫保州是从侧翼打击金军,不让它靠拢太原。他这张嘴是够甜的。但在一旁听到这话的张、赵二人倒也不以为非,因为在战争时,他们的头脑中都曾想到马扩的家属以及赵邦杰娘子。
即使打退了金军,能不能把亸娘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还在未定之天,马扩不能够因为这一战的胜利就高兴起来。他高兴的是张、赵两位大哥终于和董庞儿尽弃旧嫌,言归于好,同心勠力地打败了金军,这是他多时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他还把这场战争看成一个榜样,只要宋朝政府能与成千上万的义军、弓箭社和其他的民间武装力量合作,不难最后打退金军。他情不自禁地握住了董庞儿的手,又拉着他的手与张、赵两位大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个动作倒教张、赵二位有点腼腆起来。
“好教三弟放心。”赵邦杰指着从后面跑来的一个人说道,“三弟你看看他是谁?”
“刘七爹!”意外的邂逅,使马扩激动地叫起来,“你从城里来,可知道俺那家室还在人间不在?”
刘七爹合拢两只手掌,念了一句“南无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释迦牟尼佛”,先教马扩放下心来,然后用了夸张的语气告诉马扩,他再次到保州的时候,亸娘已命属悬丝,那个大夫一面着急亸娘的病,说已是回天乏术,母子两个都保不住了,一面又担心他自己在真定的家属,嗔怪七爹不该在此军务倥偬之际,把他接到保州来,害得他困在孤城里,心挂两攀。刘七爹骗他道,这病人是马廉访的眷属,如今他统军十万,连夜从真定来救保州,你要不好好地把病人治愈了,大小平安,明儿马廉访打退金寇,进得城来,可要与你算账的。吓得那大夫浑身发颤,问道:“七爹,他……他……那个马廉访……可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幸亏他带去的那几颗“安胎养气丸”真是灵芝仙丹,晚间服下,半夜里下了不少瘀血,胎儿倒保全了。第二天再服一丸,果然又安了胎,又养了气,神气好转,气力也有了些,人都识得了,话也会说了。只是大夫再三关照,要让她安心静养,只怕在百日之内不得下炕行动,也休要把外边的事告诉她,免得她多操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