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2/9页)

捕鲸人看出艾伯纳可能是位牧师,就问他是否乐意以客人的身份主持祈祷仪式。传教士听了大感高兴,他看着詹德思船长,仿佛在说:“总算有一位了解上帝的船长了。”但是詹德思绝不允许艾伯纳太过得意,趁着捕鲸人下去招呼水手们上来的时候,詹德思吸着气,用蛇吐信子一般的声调对艾伯纳泼凉水:“他开的可能是海上最粗鄙的一艘船。说不定他脑子里正盘算着谁也想不到的坏主意呢。问问他在火奴鲁鲁都干了些什么?这帮捕鲸人一旦从海上回到波士顿,全都要找个会说话的牧师给他们洗清身上的重重罪恶。”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一群坏脾气的壮汉和长官聚到一起举行了祈祷仪式。无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罪行,艾伯纳一律严加指责,他用的是下面这段话:“《利未记》第25章第41节:‘一同出去归回本家。’那么,他们一旦回来,他的良心也跟着回家了吗?”艾伯纳的语言热情洋溢,在詹德思船长的冷嘲热讽之下更显犀利。他细细讲述了一个离开我主、离开自己的世俗家庭有整整四年的男人,讲述了这期间在他身上发生的变化,发生在家人身上的变故,可那人却无从知晓,还讲述了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挽救那些不幸,对那些可喜的变化则又该如何加以利用。艾伯纳将这帮捕鲸人憋在心里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娓娓道来,他们惊喜万分地聆听着。在祈祷仪式快结束时,有三个男人问艾伯纳可否与他们一同祷告。整个仪式结束后,船长说:“这真是一次充满力量的布道,年轻人。我应该送你一件我们船上的象征物,以示感谢。”艾伯纳没想到的是,船长送给“西提思”号一根树干,上面长满了肥美的绿色香蕉。

“这些香蕉会成熟的,可以吃好多天呢。”他说道,“病人喜欢吃这个。”

“这是什么东西?”艾伯纳问道。

“这是香蕉,孩子,对便秘有好处。你们最好能喜欢上它,因为它是夏威夷岛上主要的食物。”捕鲸人向艾伯纳演示了如何剥开香蕉皮,咬了一大口,然后把剩下的递给艾伯纳,“一旦习惯了这个味道,你们会发现它们其实美味极了。”但艾伯纳觉得,香蕉皮上那种刺激性的气味很不舒服,捕鲸人看了大声道:“你们最好能喜欢这东西,孩子,因为从现在开始,就得吃这个了。”

“你到过夏威夷吗?”艾伯纳问道。

“我到过火奴鲁鲁吗?”捕鲸人嚷了起来,接着他想起布道仪式刚刚才结束,于是漫不经心地说,“我们在夏威夷南边捉了一打鲸鱼呢。”

12月18日,礼拜二。詹德思船长一一复制了那位同行能拿得出来的所有麦哲伦海峡的海图,并将它们与他自己的做了一番比较,发现任何两张海图中,麦哲伦海峡里没有任何一座小岛的位置是相同的,甚至连接近的也没有。“西提思”号就这样起锚,向火地岛返航,但这一次的目标是毗邻南美洲的火地岛北部。当年麦哲伦发现的那条可怕的海峡正在那里不怀好意地等待着他们呢。

12月21日早晨,岛上的海角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詹德思船长对科林斯先生说:“好好欣赏吧。咱们不会再走这里了。”他怀着固执的决心,毅然闯进了那条曾降伏了很多船只的狭窄水道。

在进入海峡的最初几天里,传教士们感到很愉快。他们像铁轨似的排成一排,先盯着南美洲大陆,然后又望着火地岛。当时正是初夏,大家还看到过一回赤身裸体的当地人。夜里,艾伯纳看见了点点火光。虽然火光颇为微弱,但还是很有意思。当年,麦哲伦首次在这里上岸时,正是这些火光使得这座巨大的岛屿被命名为火地岛。

“西提思”号乘着东风,有时候一天能行驶三十英里,但通常还是磨磨蹭蹭的,一天只能走二十英里左右。第一段西行的路程结束后,双桅船转向南方,沿着火地岛的海岸线行驶。这时候,白天开始变得令人昏昏欲睡,而夜幕几乎不再降临。传教士们有时候在甲板上睡觉,这样一觉醒来就能观赏到奇特的夜景。不利的风向常常出现,每到这时,“西提思”号就会靠岸,让狩猎小分队登陆寻找食物。因此,在圣诞节期间,大家的盘子里盛着鸭子,而心里则不禁思量:在灰蒙蒙的南纬地区而不是在洁白的新英格兰过圣诞节是多么怪异啊。现在已经没有人晕船了,但是有一位乘客开始极其痛恨麦哲伦海峡。

那就是杰露莎・黑尔。虽然她身上两种主要的病症都已消失,然而另一种又出现了。每当丈夫让她吃香蕉的时候,杰露莎都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呕吐感。

“我不喜欢这种油脂的气味。”她抗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