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家遗产(第8/15页)

卢斯现在发现自己一生中最宏大的计划有失败的危险,将要一同失去的不仅是中国和基督教的命运,以及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地位,还包括他自己内心的平静和个人声誉。蒋介石最终统治中国本应该成为克莱斯勒大楼和洛克菲勒中心历时15年艰辛规划的辉煌成果,也是卢斯旗下的各个媒体数不清的宣传报道结下的硕果。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的崛起,促使卢斯采取了一种有力的对抗策略。比如,曾被他当作中国留学生培养机构的美国中国研究所,现如今重新登记注册为一家为台湾当局服务的外国机构(受托人为卢斯本人)。

新闻播报员罗伯特·艾伦报道说:

这场显著的外国袭击最为引人注意之处,就是它实际上是由一些著名的美国人策划的……卢斯一直以来都在为鼓动美国政府再拨给蒋介石20亿美元而不停地进行宣传……尤其在华盛顿,作为“院外援华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卢斯的公司一直在全力以赴地支持蒋介石。

“院外援华集团”的成员中有很多人的父母曾在中国当过传教士,现在他们觉得父辈留下的遗产正在被抛弃。这些人当中有“美国对华政策协会”和“援助反共中国保卫美国委员会”的两位理事,这两个组织曾发表大量文章督促美国政府向当时的中国提供更多的援助。“援助反共中国保卫美国委员会”的理事会中还有好几位权势显赫的人物,包括国际妇女服装工人联合会成员、美国劳工联合会第二副主席戴维·杜宾斯基、可口可乐出口公司董事会主席詹姆斯·法利。“美国对华政策协会”的会长是阿尔弗雷德·科尔伯格,他是一位从国民政府进口纺织品的富商,也是克莱尔·布思·卢斯的朋友。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个机构是“百万委员会”(亨利·卢斯即该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成立于1953年,其成立的宗旨是阻止中国加入联合国,后来更名为“自由中国委员会”。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该委员会仍在到处游说,煽动民众支持台湾当局。该委员会有23位参议员,其中包括诺兰、迈克·曼斯菲尔德、埃弗雷特·德克森和雅各布·贾维茨。此外还有83名众议员、十几名海陆军将领和一些商界大亨。

美国劳联—产联执行委员会(AFL-CIO)、美国军队、美国安全委员会、美国保守派联盟和美国青年争取自由组织等机构团体经常发动各种运动来支持上述团体的活动。在许多保守派组织眼里,台湾成了“反共”的代名词。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气氛中,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恐惧使得那些精明的人从不过问这些组织的经费来自何处。

尽管他们个人与蒋介石政权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孔家和宋家仍然是美国特殊利益集团与台湾地区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霭龄、孔祥熙、宋子文和蒋宋美龄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都用在四处游说方面,有时候还凑到一起,在孔祥熙那位于里弗代尔的豪宅里举行战略会议。

从1948年起,霭龄和祥熙就在里弗代尔开始了流亡生活。作为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首席董事,祥熙每周有两三天需要乘车去华尔街办公,其余的时间他则待在家里工作。专栏作家德鲁·皮尔逊是为数不多的对流亡在美的宋氏家族感兴趣的记者之一,他把中国银行称为“院外援华集团”的“神经中枢”。皮尔逊提醒读者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其设在各地的办公机构转出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专门用于为宣传战埋单。

孔博士对美国政坛的了解不比他对中国财政的了解少。在路易斯·约翰逊进入杜鲁门总统的内阁之前,孔博士曾聘请他担任自己的私人律师。

有一件事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约翰逊后来当上国防部部长之后,成为美国支持台湾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和鼓吹者……孔博士是声望极高的新罕布什尔州参议员斯特尔斯·布里奇斯家中的常客,这位参议员同样一直在督促政府援助台湾和蒋介石。

1948年布里奇斯再次竞选参议员时,曾把阿尔弗雷德·科尔伯格从纽约寄来的2 000美元竞选赞助列了出来。科尔伯格是“院外援华集团”的头面人物,也是孔博士的朋友。

科尔伯格参议员不但投票支持并发表演说声援“院外援华集团”,而且还可能帮过孔家和宋家一个很大的忙……

1948年,也即布里奇斯收到“院外援华集团”的科尔伯格的赞助的那一年,布里奇斯任命艾奥瓦州前参议员沃斯·克拉克为参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公正代表,赴中国台湾对“中华民国”政府做一个“公正”的报告。当时布里奇斯在该委员会理事会中担任一个实权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