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第2/8页)

凯瑞丝早些时候给他带来了一标准袋的粗羊毛。玛奇安排好把那些羊毛经过清洗、拣选,纺成了线。纺线的活儿是镇上的贫穷妇女干的,而清洗和拣选则是由他们的孩子动手。

凯瑞丝摸了摸布面。她很激动:她已经实现了她计划的第一步。“为什么织得这么松呢?”她问。

马克气恼了。“松?我的坯布是全王桥织得最紧密的!”

“我知道——我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意大利的呢绒完全不同——那可也是用我的羊毛织的。”

“一部分靠织工的力气,要看他下层板条挤压羊毛时使了多大的劲。”

“我不相信意大利的织工全都比你还壮。”

“那就是他们的机器了。织机越好,就织得越密。”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言外之意是凯瑞丝没法跟高质量的意大利毛织品竞争,除非她买意大利织机,而这似乎不可能。

她告诉自己;一时一个问题。她给马克付工钱,数出了四先令,他还要把其中的差不多一半付给纺线的妇女。凯瑞丝理论上赚了八先令。八先令在修桥工程上是顶不了多少用的。照这种速度,要花几年才能织完他父亲全部的剩余羊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生产得快些呢?”她问马克。

玛奇答话了。“在王桥还有别的织工,但大多数都要给现成的布商干活。不过,我可以给你在镇子外面再给你找些人。那些大点的村子往往有个家里有织机的织工。通常他都给村民用他们自纺的纱织成布。只要价钱好,这些人很容易干别的活儿的。”

凯瑞丝掩饰起自己的忧虑。“好吧,”她说,“我会告诉你的。这会儿,你肯把这些布替我送到染匠彼得那儿吗?”

“当然。我这就去。”

凯瑞丝一路深思着,回家吃饭。要真正另辟蹊径,她就得把她父亲大部分的余款都花掉。要是干砸了,他们的日子就更糟了。何去何留呢?她的计划是有些铤而走险,可是别人还根本没有任何计划呢。

她回到家中,彼得拉妮拉正端出炖羊肉。埃德蒙坐在餐桌一端。羊毛集市上生意的下跌对他的影响看来比凯瑞丝的预期还要严重。他平素里那种勃勃生气被压抑了,常常露出忧心忡忡的神色,如果还算不上垂头丧气的话。凯瑞丝很为他担心。

“我刚看见马克·韦伯砸掉了他的手推磨,”她边落座边说,“这样做不是没脑子吗?”

彼得拉妮拉把头一扬。“戈德温完全有权这么做。”她说。

“那种权力早都过时了——已经有好多年没执行了。还有哪里的修道院做这种事?”

“在圣奥尔本斯。”彼得拉妮拉得意洋洋地说。

埃德蒙说:“我听说过圣奥尔本斯。那儿镇上的人不时地动乱,反对修道院。”

“王桥修道院有权收回花在建造磨坊上的钱,”彼得拉妮拉争辩说,“就像你,埃德蒙,想收回你投在建桥上的钱一样。要是有人另建一座桥,你会怎么想?”

埃德蒙没有回答她,于是凯瑞丝便应了声。“那全要看这事会多快地出现,”她说,“修道院的那些磨坊是几百年前造的,围场和鱼塘也是。没有谁永远有权阻止镇子的发展。”

“修道院有权收款。”她顽固地说。

“哼,要是他这样一意孤行,就从谁手里都收不到款子了。人们会搬到夏陵去住。那儿可是准许有手推磨的。”

“你难道不懂得修道院的需要是神圣的?”彼得拉妮拉气愤地说,“修士们是为上帝服务的!与这个相比,镇上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

“你儿子戈德温相信的就是这个吗?”

“当然啦。”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你不相信修道院的工作是神圣的?”

凯瑞丝无言以对,所以干脆就耸耸肩,而彼得拉妮拉则一副获胜的神气。

饭食很好,可凯瑞丝心情紧张,吃不下许多。别人都吃完之后,她说道:“我得去见见染匠彼得。”

彼得拉妮拉反对说:“你还打算花更多的钱吗?你已经给了马克·韦伯你父亲的四先令了。”

“不错——可是那些布比羊毛要多值十二先令,这样我还赚了八先令呢。”

“不对,你还没赚到手,”彼得拉妮拉说,“你的布还没卖出去呢。”

彼得拉妮拉表述的疑虑,凯瑞丝在悲观的时候,也曾有过同样的担心,但此刻她只能硬着头皮说:“我一定会卖掉的,虽说——尤其要是染成红色的话。”

“染色和漂洗这四窄打,彼得要收多少钱呢?”

“二十先令——不过红布要比褐色的坯布值两倍的价儿,所以我们又可以再赚二十八先令。”

“那是卖掉的话。要是卖不出去呢?”

“我一定卖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