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的华盛顿(第5/9页)

[17]

切尼并没有被这些话语说服,他觉得政府正在错失机遇。“现在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应该怎么做?”他问道。他提出了苏联第二大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之后,摆在美国政府面前最大的问题。“我们要拿出对策。”

布什总统问乌克兰是否会加入联盟。切尼回答道:“不可能。苏联的自然解体对我们是有利的。如果完全出于自愿,联盟有可能结成;而一旦失去民主,演变成一些小国,对我们更为有利。”

贝克回应道:“苏联的和平解体才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不想要第二个南斯拉夫。”

斯考克罗夫特站在贝克一边,他向国务卿问道,如果不支持苏联,就会面临流血冲突,那么他是否会选择支持苏联?“按照《赫尔辛基协议》的规定,和平改变国界才符合我们的利益。”国务卿的回答正是斯考克罗夫特想要的。

斯考克罗夫特接着说:“但是如果苏联解体带来了流血冲突,我们是否应该反对解体?”贝克建议继续坚持现有政策,与共和国领导人保持合作,但是不支持苏联解体。切尼对此并不同意,在他看来,与共和国加强联系可以得到更多。

那天的议程之中,唯一由布什总统提议施行的是核裁军,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议程。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将军也参与了那天的会议,他认为只要核武器在苏联军队的手中,而不是在那些政客的手中,它们就是安全的。鲍威尔有着多年的核外交经验,其间他认识了许多苏联高级军官,因此他倾向于相信他们。他并不相信当前的新一波领导人,而且并不同意将其他共和国的核武器转移到俄罗斯。如今,苏联中央仍在,军队仍处于掌控之中,美国还有一个也许是最后一个在对苏的核外交中取得成果的机会。布什让切尼为削减核武器准备一份提议,这既能省钱,又能显得布什政府面对苏联局势发展并非只是被动应对。布什决定尽可能地推动事态往之前的方向发展——核裁军,这也是美国人民想要的。戈尔巴乔夫仍然是值得托付的,因此他们将帮助苏联尽可能地维持下去。[18]

贝克对于政变后苏联产生的变化很是满意,他于9月10日飞到莫斯科参与了一场人权大会的开幕式,这一大会是由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赞助的。他形容这趟旅程是“超现实”的。在俄罗斯白宫旁边,他看到人们为纪念三周前死去的年轻人而摆放的鲜花和路障。在大会中,他听了立陶宛外交部长做的演讲。他向布什写道:“如果在两个月之前,有人和我们说立陶宛独立,其外交部长将于9月到莫斯科,在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会议上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我们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喝高了。”

自1975年签署《赫尔辛基协议》,苏联接受了其领土内尊重人权的义务之后,人权问题一直是苏联外交政策中饱受诟病之处,因为苏联高层一直在忽视这些义务,那些试着监督人权政策的政治异议分子都被投进监狱。这也成为西方反对苏联的宣传工具,成为苏联政治语汇中的污点。苏联的官员只有在戈尔巴乔夫的带领下,才开始逐渐支持尊重人权的观点。随着异议分子被释放,他们组织人民阵线,甚至在波罗的海国家以及其他共和国中夺取了权力,因此莫斯科的人权大会的召开显示出苏联正进行着巨大变化。[19]

1991年9月,对于参观莫斯科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游客来说,有太多兴奋和令人惊讶的事情。人权是一例,向西方人开放又是一例。贝克将与西拉耶夫会面,他是叶利钦的总理,事实上也是新联盟政府的领导。他们会见的地点是斯大林、现已锒铛入狱的总理巴甫洛夫和其他强硬派分子曾用的办公室。贝克还参观了原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的办公室。该楼的新主人,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委任的自由主义者巴卡京,已在路边恭候这位美国国务卿很久了,他向媒体承认自己“有点紧张”,随后将其引进楼内。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待美国来访者,就像其下属和其他共和国领导人对待美国来访者一样友好。贝克急切地想要回到美国在政变之前的对苏议程,并且想得到布什在莫斯科峰会上没能从戈尔巴乔夫身上得到的东西。随着波罗的海国家最终得到解放,这些议程就包括莫斯科当局停止向支持的阿富汗和古巴政权提供援助。贝克回忆道:“考虑到苏联难以确定的未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想要立刻‘锁定’以前在那里得到的收益。”他向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挑明,美国的经济援助取决于苏联能否取消对古巴和阿富汗的援助。“他们抢着要接受我的提议,事实上,他们相互竞争,都想跟我们合作。”贝克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已不再代表苏共的戈尔巴乔夫告诉美国国务卿:“没错,我们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花费了8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