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变局前之政治秩序(第3/3页)

由此可见,清政府表面上拥有崇高的政治权威和强大的行政权力,但实际上缺乏动员全社会的能力。在乡村,家族是社会的基础,一般人的主要活动都以家族或村落为中心,家族或村落以外的事务除少数儒家士绅参与外,多数人并不关心。因此,中国社会的基层很难形成一个政治共同体,人们对于家族或村落的忠诚要远远高于对国家的忠诚。实际上,仅仅除了税收和治安的需要外,清政府一般不过多干预乡村事务,而是提倡无为而治。当时政府对乡村的实际控制能力,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强大。至于地方士绅,他们虽然信奉儒家倡导的“天下一家”的政治思想,但是在家族与国家之间,前者对他们更为重要。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谈治国平天下。地方士绅与政府在地方的合作并不是无条件的,如果政府变得腐败无能,家族或地方利益受不到保护,这时士绅就会同政府产生分离,甚至成为政府的反对力量,使政府在地方的权力失落,中央权威这时就会受到地方势力的挑战。

到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的政治权威已经具有了三个十分明显的特点:第一,清军入关后依靠军事力量和通过吸收前朝经验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秩序已经为国人所普遍接受。在这一政治秩序中,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保持着高度的集权统治。第二,由于乡村基层政权控制在家族势力和地方士绅手中,清朝的政治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缺乏全社会的动员和现代政治所应拥有的合法性基础。家族势力和地方士绅与清政府的有条件合作(即优先确保家族或地方的利益)是中央权威不受地方势力挑战的前提。第三,军队尤其是八旗军的存在和保持既有的战斗力,是清王朝赖以强固皇权和维系社会安定的命脉所系。如果这种号称经制之师的军队出现问题,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清政府的政治权威就会被打破,政治、社会危机就会爆发。


[1] 《清史稿》卷130,志105,兵1,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标点本,第924页。

[2] 《论语·颜渊篇》。

[3] 《论语·为政篇》。

[4] 《论语·八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