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凄凉晚景,昙花一现怎奈何(第6/9页)

唐代宗李豫执政时,就非常宠信宦官,任由他们公开索要贿赂,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唐德宗李适作为太子,看着李豫对这种现象一再纵容,不加以管制,十分着急却又无能为力,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于是刚刚即位就决定对这样的现象加以整治。

当时,李适派了一位宦官去给节度使李希烈颁布赏赐,这个宦官收了李希烈送的一匹骏马、奴婢还有钱财布帛等礼物,这件事被李适知道后,他狠狠地处罚了这个宦官,施以杖刑和流刑。不仅如此,在李适即位的当月,他还将有所图谋的宦官刘忠翼赐死了。此消息传出京城后,那些收受了贿赂或者心里有想法的宦官们都不敢乱来了。

李适即位后,一直坚持疏斥宦官,亲近朝廷官员。但在遭遇“泾师之变”出逃避难后,李适却逐渐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

唐代宗李豫创设了枢密使一职,由朝中的宦官担任,名义上是帮助皇帝传达命令,按照皇帝传达的旨意办事,实际上是直接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在权臣鱼朝恩被杀之后,宦官不再统领禁军,唐德宗李适把神策军交给了大将白志贞来统领。但是当泾原镇的士兵路过长安,发动了叛乱之后,白志贞率领的神策军却没有前来镇压叛乱。李适仓皇逃往奉天,只有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率领的宦官和亲王随行左右。这件事给李适了很大的震动,他信赖和器重的禁军将领竟然在叛军进城时没有召集来一兵一卒前来保护,而在危难中可以依靠的竟然是自己的内侍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所率领的几百名宦官,他们的忠心耿耿让李适十分感动。李适还发现,作为皇帝绝对不能没有自己的近卫亲军,既然军队交付给朝廷官员不能使自己放心,那也只能由宦官来掌管了。于是,李适开始将统领禁军的事宜交付窦文场和霍仙鸣等人,慢慢地改变了即位之初疏斥宦官的态度。

后来,又爆发了李怀光的叛乱,李适把神策军分为左右厢,任命窦文场和宦官王希迁分别为神策军的左右厢都知兵马使,神策军左右厢改称为左右神策军。李适还在北衙禁军中特设了左右护军中尉监和中护军监各二人,也是由宦官担任。李适还将宦官担任各地藩镇监军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专门为担任监军使的宦官们做了大印,提高了宦官的地位。李适对宦官态度的转变,使宦官成为了他日后政治中枢当中的重要力量。

唐德宗李适的儿子唐顺宗、孙子唐宪宗以及后来的唐敬宗、唐文宗等人都是死在了宦官手中,宦官专权是唐朝晚期政治腐败、黑暗的重要表现,这一情况的形成,与李适对宦官态度的转变有直接关系,所以只得喝下这杯自己亲手酿出的苦酒。

二十六载,皇太子终登帝位

唐顺宗李诵在父亲唐德宗李适即位的那年,也就是大历十四年(779年)时以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当时他十九岁,已经初为人父。但是李诵直到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时才正式即位。这样算来,李诵整整做了二十六年的太子才当上了皇帝。

在李诵做太子的这二十六年中,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战,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互相攻击,所以心智成熟得比较早。李诵从小就十分好学,擅长写书法,尤其是隶书。在“泾师之变”随唐德宗李适出逃避乱时,李诵带着兵马,在长达四十多天的奉天保卫战中,勇敢面对朱泚叛军的进逼。由于太子亲自出战,将士们在他的鼓励下,全都奋勇杀敌,取得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保证了父亲的安全。

尽管李诵并没有像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太子那样波折不断、动辄被废,但是由于郜国大长公主的案子,他也险些陷入了深渊黑洞中。郜国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的女儿,她与驸马萧升所生的其中一个女儿成为了李诵的太子妃。郜国公主因此觉得自己地位特殊,所以总是任意出入太子宫。她在丈夫萧升死后,生活极为放荡,与彭州司马李万私通,还和太子詹事李昪等官员暗中结交。于是,有些看不惯的人就告发郜国公主淫乱,还精通巫蛊之术,影响非常不好。李适知道以后很生气,因为郜国公主是太子李诵的丈母娘,所以就把李诵狠狠地批评了一通。李诵被骂后惶恐不已,于是请求和自己的妻子离婚。但是李适当时已经萌生了废掉李诵改立舒王李谊为太子的念头。

舒王李谊是李适的弟弟的儿子,但是弟弟死得早,李适就将他收养,像宠爱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培养他。但是当时有朝臣认为皇帝废掉亲生儿子的太子之位而改立侄子为太子十分不妥,便为李适详细列举了太子废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废立太子的谨慎原因,和唐肃宗李亨因为冤杀了建宁王而后悔不已的事例,劝李适不能一时兴起就做决定,要吸取前车之鉴,李适最终还是决定保留李诵的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