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凄凉晚景,昙花一现怎奈何

贸然削藩,引发四镇之乱

藩镇割据的局势从唐肃宗李亨执政时期开始就有所征兆了,唐代宗李豫执政时期已经形成,到了唐德宗李适执政时期,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到破坏国家统一的程度了。李适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为了执政严明而远离宦官,整顿吏制,而且崇尚节俭,惩治贪污浪费等现象,推行两税法,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国库的储备,这一系列举措颇有中兴之主的风范。

面对藩镇割据的颓势,急于有所建树的唐德宗李适毅然采取了武力削藩的政策,但是他的一些行动有些操之过急,没有完全考虑自身是否有削藩的条件和能力,导致了一些不该提前爆发的矛盾迅速激化,不仅给自己的统治带来了威胁,还使江山社稷陷入了摇摇欲坠的情形中,最终引发了四镇之乱。

当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相互勾结,试图把自己的领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田承嗣死后,李宝臣等人极力支持田承嗣的侄子田悦继承魏博节度使的职位。李宝臣死后,田悦又极力支持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继承成德节度使的职位,但是唐德宗李适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李惟岳见继承无望,就去向田悦和李正己等人诉苦,并暗中共同谋划起兵造反。按照计划,田悦带兵包围了邢州等地,李正己带兵驻守在徐州等地,梁崇义在襄阳起兵响应,扼住北上的运输路线。

李适积极应对这次兵变,任命刘玄佐担任宣武节度使去攻打李正己的兵马,派遣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和河东节度使马燧攻打田悦的兵马,派遣卢龙节度使朱滔攻打李惟岳的兵马,派遣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打梁崇义,为了给他们助阵,李适还派出负责护卫朝廷的神策军,可谓全力以赴。

田悦的大队人马在临洺城下和马燧、李抱真的部队进行了两次会战,大败而归,被围困在魏州。李正己在起兵后不久就死了,由他的儿子李纳继续和朝廷对抗,李纳想夺回徐州,却被朝廷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梁崇义驻守的领地地盘比较小,而且兵马数量也不多,所以很快就被攻破,梁崇义见局势没有扭转的余地,就自杀了。其他几个节度使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战败的战败,归降的归降,战争本来应该就此结束了,但是处理李惟岳领地时分配不均,使得局势发生了大逆转。

现任成德节度使李惟岳的父亲李宝臣原有领地冀、沧、深、恒、定、赵、易等州,在重新划分这些领地时,唐德宗李适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等州的节度使,任命王武俊为恒、冀等州的观察使,王武俊觉得自己功劳大但是得到的奖赏少,不是很满意。李适任命康日知为深、赵等州的观察使,李适又把原本属于淄青镇的德、棣两个州划分给了卢龙节度使朱滔,命他返回卢龙。朱滔最想得到的深州被分给了别人,他为此十分不情愿,驻军在深州不肯离开。当时田悦被围困在魏州,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刻派部下去游说朱滔,让他把贝州送给自己并出兵救援魏博,以便可以继续维持藩镇割据的局势。朱滔当时正愤恨不已,听了田悦的主意简直正中下怀,答应把深州送给他。朱滔去找王武俊商议行动计划,让他把唐德宗李适派来的使者抓起来,并出兵攻打康日知,出兵救援魏州。当时朱滔军队中有一些将士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为了将计划顺利进行,不惜杀死一大批部下。

李适派出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兵反击,朱滔和王武俊刚刚抵达魏州,就和李怀光的军队短兵相接,李怀光在最初的战局中取得了胜利,不再把朱滔和王武俊的军队放在眼里,但是马上就遭遇了惨败。朱滔等人乘胜追击,引来运河的水冲断了朝廷大军的粮道,使他们断了后援,不得不退到魏县。朱滔随后带兵赶到魏县,与朝廷大军隔水相望,互相牵制。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个人见自己的兵马完全可以牵制住朝廷的军队,于是决定各自建立王国,彼此结盟,互相帮助。于是,朱滔自称翼王、王武俊自称赵王、田悦自称魏王、李纳自称齐王,这就是所谓的四王之乱。在这四个王中,朱滔的兵力是最强的,于是其他三个王推选朱滔作为盟主,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和朝廷类似的官制和礼制。

天下大乱,藩镇割据积重难返

在四镇之乱发生的同时,淮西也发生了叛乱。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与四镇勾结反叛朝廷。李希烈的性格十分残暴,当唐德宗李适想要加封李希烈的时候,时任宰相杨炎进谏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李希烈是董秦的养子,董秦十分信任他,但是李希烈为了自己的利益,六亲不认,驱逐了养父董秦,夺取他的节度使职位,这种不守礼法的人,您怎么能重用呢?如果您派他去讨伐梁崇义,战争胜利后,您能保证他不会跟四镇一样自立为王吗?还望陛下三思啊!”尽管杨炎的这番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李适根本听不进去,一心想着尽快改善藩镇割据的局势,还是执意加封了李希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