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本是汉人,缘何『错位』(第4/4页)

高欢“大鲜卑主义”的根子,也就在这里。从高欢自己的情况来说,他虽然是汉人,但是长期居住在鲜卑居住区,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已经高度的鲜卑化了,甚至他在军队里发号施令,通常用的都是鲜卑语。高欢的妻家娄昭氏,本身就是鲜卑军阀家族,高欢的发迹,很大程度上凭借了娄昭氏的人脉。他的嫡系军队,也是由北方鲜卑族六镇士兵组成的,从上到下,高欢都是当时鲜卑军阀阶层的代言人。因此在国家施政方针上,他虽然要依靠当地的汉族世家大族,但是从根子上说,他更要维护鲜卑六镇军阀阶层的利益。众所周知的是,六镇起义的源头,就是在于北方六镇鲜卑军人不满足于世家大族的压迫,在高欢时代,鲜卑世家大族已经被尔朱荣以及葛荣等人的一次次战乱摧毁殆尽,士族家大的主要势力,是北方的汉人士族家族,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在高欢的北齐朝廷里延续下来。高欢在世的时候,对这个矛盾,更多的是施展平衡手段,对鲜卑军阀家族,他大多采取安抚为主的政策,对北方士族,他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比如当时的汉族世家大族杜弼,就曾向高欢揭发过鲜卑军将纵兵抢掠,欺压百姓的行为,高欢得知后,非但没有惩罚肇事的兵将,反而把杜弼捆绑起来,假装要处罚杜弼,吓得杜弼求饶之后这才赦免了他。对于鲜卑骄兵悍将的行为,高欢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为了震慑这些军头们,高欢故意找了一个演员,当着各路军将的面公开抽打,嘴里说着“叫你纵兵抢掠”,用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把戏,来震慑这些军头们。虽然如此,高欢在位时期,帮助他打天下的这些骄兵悍将,飞扬跋扈成风,为了防止汉族士大夫因此归顺南朝,高欢索性对汉族士大夫也采取了纵容政策,放纵他们扩张土地掳掠人口,这样“两边都给好处”,高欢的朝廷也就暂时“和谐”了。当然,是表面上的和谐。

公元546年,攻打西魏失败的高欢,在回师的路上病逝。他的死,也标志着北齐“大鲜卑主义”的进一步甚嚣尘上。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高澄即位,不久被一个奴隶刺死,之后即位的高洋废除了傀儡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国祚只有27年的北齐王朝。在这27年里,北齐相继换了6个皇帝,这些皇帝中,许多人都是以荒淫和残暴著称的。但北齐短命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两条,第一条就是朝廷上下“大鲜卑主义”日烈。北齐历史上100多个中央大臣,其中鲜卑族占了百分之九十,甚至官方语言都是鲜卑语,在汉族人口占有绝对优势的北齐,这样的统治,注定是难以长久的。同时北齐对汉族士大夫极力打压,北齐发生过3次汉族士大夫企图夺权的政变,都以汉族士族的失败而告终,诸多世家大族遭到了残酷的镇压。更为严重的是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到了北齐时代被破坏殆尽,人口逃亡日多,经济日益凋敝,其国力由强转弱,渐渐被西边的北周政权所超越,最终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政权所灭。

而同样“错位”的是,身为汉族的高欢家族,在北方执行了完全鲜卑化的统治政策,身为鲜卑人的宇文家族,却在西魏执行了完全汉化的政策,他们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平灭北齐,统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