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本是汉人,缘何『错位』(第2/4页)

高欢的人生机会,在公元530年尔朱荣被杀后再次到来了。当时的尔朱荣,挟平定葛荣起义的功业,已经把持了北魏的大权,并且大肆打压北魏的士族。但是尔朱荣虽然平定葛荣,可是他的兵马很少,一时无法控制广袤的河北大地,所以河北大地的政权,一下子成了“真空”地带。当时的山东北部以及河北地区,因为长年的战乱,人口死亡很多,而且汉族世家大族们纷纷拥兵自保,观望时局。尔朱荣虽然强大,但一时很难控制这些地方。而这恰恰给了高欢机会。公元503年,尔朱荣因为专权,被不甘心做傀儡的北魏孝庄帝杀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兴兵报仇,又杀害了北魏孝庄帝,刚刚平定不久的中国北方再次陷入了内乱之中。

这时候的高欢,表面上对尔朱兆恭顺,先是主动提出去招抚北方六镇的起义军残部,本来尔朱兆对高欢还很怀疑,但是高欢很会表演,一而再再而三地表忠心,甚至痛哭流涕,表达效忠之意,尔朱兆最终对高欢放了心,就这一放心,把强悍一时的尔朱家族,最终送上了绝路。

尔朱荣被杀的时候,北方的六镇鲜卑兵,对尔朱家族是切齿咬牙的痛恨,当时的尔朱荣不但平定了杜洛周、葛荣等六镇军人的叛乱,更在当地大肆株连,杀戮无辜,这一切给了高欢机会。高欢和六镇军人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首先他本人就是六镇军人出身,而且是葛荣身边的重要将领,和这些军人之间的关系很近。而他的家庭关系也很特殊,妻子娄昭君自不必说,娄昭氏家族是六镇军人的“老上级”,高欢的小姨子也不简单,嫁给了当时北方另一个汉族大家段氏。段家在当时,是北方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尤其以经济富庶著称,得到了段家的支持,也就等于得到了北方最大的“钱包”。与此同时,娄昭氏的另一个妹妹嫁给了河北鲜卑贵族窦泰,这个窦泰更不简单,他在高欢的家乡怀朔镇做过军官,带过六镇的兵。有这些支持,高欢回到河北,就如鱼得水,很快就招募起了大军,有了自己的地盘。这种局面自然引起了尔朱兆的注意,公元531年,在平灭了拓跋皇族的反抗之后,尔朱兆决定解决高欢问题,起大兵来攻打高欢,这时候的尔朱兆实力很强,他的麾下是当时北方战斗力最强悍的“契胡”兵,这些人是当年羯族人的后裔,战斗力强悍,数次击败鲜卑精锐。但是高欢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有战斗能力,更有士兵的团结程度和士气,所以高欢耍了一个小花招。尔朱兆刚进兵,高欢就故意散布谣言,说尔朱兆这次来,是要把整个河北的鲜卑人都改成奴隶,发配到山西去充军,这一下子就激起了河北鲜卑族的死战之心。随后高欢整顿军队,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禁掳掠汉人,以争得当地汉族的支持,与此同时,高欢大力拉拢河北汉族士族,其中他争取到的最重要力量,就是河北大族高氏。这个高氏在河北的地位也不简单,他们不但有显赫的家世,更有强大的汉人武装,高氏的汉人军队,一直是北方军队中的翘楚,为了得到这支军队,高欢煞费苦心,他自称也出身河北高氏,和他们是本家,然后认高家的两个掌舵人高昂、高乾为叔父,让自己的儿子高澄以叔父的礼节拜见他们,苦心一片下,高欢终于挣得了这个家族的支持,之后高昂统帅的高家汉军,长期以来也是高欢军队中的精锐。

凭借着军队的万众一心和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高欢开始了与尔朱兆的战争。起初的几场小规模战争,双方互有胜败,但是高欢越战越强,他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也就有了经济和兵源的保障,而尔朱家族往往是以镇压和掳掠为生存方式,早就人心尽失。到了公元532年,双方在邺城爆发大战,这时候的尔朱家族决死一搏,集中了20万大军讨伐高欢,此时的高欢只有5万多人,但是高欢不惧。他采取背水一战的策略,用驴车把自己军队的退路全都给堵死了,然后率领军队奋勇冲杀,没有退路的高欢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把尔朱家族打得全军覆没,一代枭雄尔朱兆在这场战斗中也殒命。从此,高欢彻底掌握了北方的大权。得胜后的高欢,立平阳王元修为帝,史称北魏孝武帝。从此之后,中国北方的实际主人,一度姓高了。

在打败尔朱家族之后,高欢拥立新帝,其实一度拥有统一整个北方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北方,关中地区的势力,是尔朱家族的大将贺拔岳,他已经在关中自立为王,不听尔朱家族的调度。本来尔朱兆命令贺拔岳从侧翼夹击高欢,如果这一招成了,高欢的命运恐怕就要改写,但是贺拔岳拒绝执行命令,反而选择了观望。如果趁着平灭尔朱兆的余威,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义,一举平定关中地区,对于当时的高欢来说,并非什么难事。但是高欢没有选择进军关中,在得到贺拔岳表面的臣服之后,就满足了现状,如果这样维持下去,也就不会有后来西魏的出现了。此时,高欢又犯了错误,收买贺拔岳的近臣杀害了贺拔岳,导致关中地区再次陷入混乱,同样是枭雄的宇文泰趁机而起,和高欢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