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柔然民族的辉煌与没落(第2/6页)

但是比起匈奴在阴山壮大之后的迅速东扩,这时候的柔然很识相。此时和他们颇有渊源的拓跋鲜卑部也处于扩张时期,对于阴山地区的柔然,拓跋鲜卑自然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是柔然很聪明,他们主动向拓跋鲜卑求和,并且赠送贡品,确立了他们对于拓跋鲜卑的臣服地位。这时候的拓跋鲜卑,主要活动在中国北方的山西、陕西地区,和柔然遥遥相望,而山西陕西,终整个南北朝时代,都是中原政权与柔然作战的主战场。在得到与拓跋鲜卑暂时的和平之后,柔然继续发展,很快,实力上升的柔然,就开始了和拓跋鲜卑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趁着草青马肥的机会打劫中原地区。按照北魏开国名臣崔浩的叙述,柔然在冬天的时候,会老老实实地蛰伏在阴山地区,而当春秋季节,他们会成群结队,不断攻打北方汉地。而且这时候的柔然,机会比之前的匈奴好得多,北方这时候的主要矛盾,是与南方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相互之间的内战,对于北方的防御力不从心,柔然也因此大占便宜。到了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的时候,柔然已经完全占有了水草丰美的河套草原地区,他们称霸北方草原的大势,已经不可扭转。

柔然这种迅速扩张,必然引发北方各国的不安,尤其是和他们相邻的拓跋鲜卑。公元391年,拓跋鲜卑的英主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后,柔然和拓跋鲜卑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自然就玩不下去了。对柔然,拓跋珪就一个态度:往死里打!公元392年,拓跋鲜卑对柔然盘踞的河套草原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将河套草原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就等于剪除了柔然对拓跋鲜卑的最大威胁。在初战告捷后,拓跋珪只是修缮了河套草原原有的长城,设立军镇,并没有乘胜追击,原因是这时候拓跋珪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中原争霸上。因此,柔然虽然实力遭到重创,但并没有伤到元气,相反,丧失了河套草原的柔然,开始不断攻掠拓跋鲜卑,两家之间的战争造成了拓跋鲜卑立国早期的政治格局。因为对北方柔然的战争很漫长,所以在拓跋北魏的内部,早期北方军将拥有崇高的地位,而一直和拓跋鲜卑合作的北方汉族世家大族,也因此一直靠边站。著名的“六镇”,就是拓跋鲜卑从这个时期开始于北方设立的,当时是北方防御柔然进攻的主要屏障,最后却成为拓跋鲜卑灭亡的导火线——六镇起义。

柔然的存在,也影响到了拓跋鲜卑的另一个政策。对待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五胡十六国时期,被灭亡国家的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百姓,一般逃脱不了被屠杀的命运。因为柔然的存在,拓跋鲜卑确立了“以夷制夷”的国策,当时派到北方防御柔然的军队,虽然主体民族是鲜卑族,但随着中原地区战争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各民族战俘被派到了北方,用来防御柔然入侵。拓跋鲜卑此举,意在让这两路敌人相互消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但未曾想到的是,最后的六镇起义里,拓跋鲜卑不得不和柔然民族合作,来镇压这些战俘。可以说,因为北方柔然民族的存在,中国北方各省的民族构成,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拓跋珪的逐鹿中原,柔然不但逃过了一劫,还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西进。在遭到拓跋鲜卑沉重打击之后,柔然暂时停止了对中原汉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时候柔然的首领社仑,选择了西进。柔然开始以阴山山脉为基地,持续向西拓展领土,他们收服了早期游牧在阴山山脉的铁勒各部落,将其划入柔然的治下,这样一来,柔然就有了生力军。尤其重要的是,当时的铁勒部落,是北方游牧民族里少有的以冶铁见长的部落,原来柔然民族作战,主要用皮甲和简陋的刀剑,这样一来鸟枪换炮了。而且这时候的柔然首领社仑,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在和北魏战争失败后,积极向中原学习各种军事经验,尤其是效仿北魏,成立了自己的重甲骑兵军团。当时还通过劫掠以及招募的方式,邀请了许多汉人来为他们效力,这些人里相当多都是工匠。整个柔然民族的军事素质和军事实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当他们再次出现在中原政权面前的时候,就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

除了征服铁勒,柔然民族这时期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占有了仍然盘踞在草原的匈奴余部拔也部,这支匈奴余部,在历史上有个别称:最后的匈奴。他们是匈奴滞留在草原的最后一个部落,长期以来凭借着匈奴的威望,在草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是到了柔然崛起的时候,这支匈奴部落已经是外强中干,于是,在经过几场简单的战争之后,拔也部就集体向柔然民族投降。拔也部的投降,在当时的草原民族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之后草原各民族纷纷归附,柔然势力如日中天。当年放过柔然一马的拓跋珪,或许做梦也想不到,就是因为当初的手下留情,成就了柔然的崛起,草原民族的崛起,有时候恰恰是这样的规律:你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迅速翻身。柔然如此,后来的突厥也如此,之后的蒙古和女真更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