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马革裹尸自其始(第5/7页)

消息传来,刘秀立刻决定出兵平叛,但这次的事情很难办,东汉的军队,大多都是北方作战,北方人居多,对于南下作战几乎没有任何经验,而且交趾地区湿热的环境和瘟疫,也让汉军极不适应。种种不利下,这自然又是一场没人敢打的仗。没人敢打,马援敢,公元42年,马援被任命为伏波将军,率部南下征讨叛乱。

比起当年征讨羌族的摧枯拉朽,这次的征战却极不顺利。交趾军队最擅长的就是丛林战,在密密麻麻的越南热带雨林里,交趾人大打游击战,利用游击、陷阱、毒弩等方式,不断杀伤汉军,甚至马援的得力部将楼船将军段志,也在战斗中牺牲。在连遭伤亡的情况下,马援清楚意识到,再这么打下去,就算有100万人,也迟早要死光。马援脑子转得快,丛林战打不过你,现学是来不及了,但我干嘛非要和你在丛林里打?改路!随后汉军仅留小部队在正面牵制,大部队侧面迂回,从广西北部湾出发,经海路直扑交趾国,从侧翼夹击叛军,此举果然打得交趾军大溃。公元42年春,马援部在越南浪泊与交趾军展开决战,经过浴血奋战,斩首交趾军数千人,俘虏上万人。随后马援乘胜追击,终于在第二年正月俘杀叛乱头领征侧、征贰姐妹,传首洛阳。交趾大局,至此已经平定。

大胜之后,刘秀册封马援为新息侯,并且给予了他三千户食邑。马援在这时候,再次表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他认定,此时交趾只是表面平静,祸乱的根源并未解除。在获得封侯赏赐后,马援大宴诸将,席间痛哭流涕,对诸将坦言“今日有此大胜,是大家之功,却只有我一个人封侯,真是受之有愧”。一番表白,激起了众将的再战之心,随后马援派兵紧紧追击,从浪泊一直打到巨风,即今天的越南北越地区,俘虏斩杀累计5000多人,征侧的叛乱势力被彻底平定。为了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马援每到一地都安抚百姓,甚至兴修水利,分发粮草,在越南百姓中民望很高,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修订了原先交趾法律中与汉律不同的部分,以一部新律法治理当地,后来越南的法律《越律》,就是在马援编订的律法的基础上完成的。马援在越南的努力,让他在当地享有崇高的威望,越南人尊奉他为“木头公”,直到今天,木头公依然是越南民间非常崇敬的神灵。

公元44年秋,平定交趾的马援凯旋回京,为表彰马援的功勋,光武帝刘秀特意命马援单独乘坐一辆兵车,接受洛阳百姓的欢迎,此时他的荣耀,已经到达人生的顶峰。

经过了平羌、平交趾两大战役的胜利,马援一时声望颇高,成为东汉帝国此时的第一将星。马援此时官居新息侯且位列九卿,可谓要官有官要钱有钱,封建时代武将梦想得到的一切,这时候他全都有了。此时的马援,已是58岁高龄,放在今天,也是即将退休的岁数了。功成名就颐养天年,闲来养养花种种草,貌似也是顺理成章了。

但马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何况此时东汉帝国的边境依然不太平,虽然南方和西北都已经平定,但正北方却战火连连,匈奴和乌桓不停地扰边。对国家边防,马援一直苦心筹谋,他在平定交趾归来时,就曾献上用交趾特产铜鼓做成的铜马,以此进谏刘秀: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要有一支精良的骑兵,要建立精良的骑兵,首先在于选择战马。刘秀采纳了马援的建议,以马援铸造的铜马,作为选拔天下战马的模本。而征战一生的马援,也抱定了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他曾经对好友孟翼说:“好男人就要战死边疆,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来安葬,岂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沉迷于安逸的生活呢?”“马革裹尸”,就是从此而来。

在交趾凯旋后仅一个月,马援就再次奔向了战场。当时匈奴和乌桓频繁进犯北部边疆,连汉帝国的皇家陵园也时常遭受侵扰,马援随即主动请缨,要求到边疆御敌。从公元44年十二月开始,马援带兵在雁门、代地、上谷等地巡逻,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军队的进犯,打到后来,强悍的匈奴和乌桓骑兵,见了马援的战旗竟主动遁逃,根本不敢接战。这之后因为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北方边疆暂时平静。劳苦征战的马援,也就暂时安居于家。

到了公元48年,在中国湖南常德地区,发生了一场意外的战争——五溪蛮族暴动。这场暴动本来动静不算大,刘秀派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讨,居然被打得大败。闻听军报的马援,再次主动请缨出征,这次汉光武帝因为他年事已高,没有轻易答应。马援不服,竟当场跨上战马,在宫门外奔驰一圈,马援虽然已经62岁,却白发飘飘神采飞扬,勃勃英雄之气,让一生阅人无数的刘秀当场赞叹:“好老汉,好老汉!”当场允诺了马援的请求,公元49年,马援与中郎将耿舒、马武等人统兵4万远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