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7/7页)
此說並不可信,因為達定妃先生皇七子齊王朱榑,如說歸太祖時有孕,生子亦不應是皇八子。因此,又有人說,朱榑、朱梓其實是張士誠的兒子。
張士誠是江蘇泰州人,兄弟四人皆為鹽梟,於元順帝至正十三年起事後,僭號「大周」,建元「天祐」,但一度投降元朝,到至正二十三年,復又僭號──因為在蘇州「建都」,所以自號「吳王」。張士誠的「版圖」,南抵紹興、北達徐州、東至海濱、西與太祖的江淮相距,方廣兩千餘里,帶甲數十萬。可惜張士誠並無遠圖大志,部下文恬武嬉,失地概置不問,就此為太祖逐漸蠶食。到至正二十六年,只剩下一座蘇州城。蘇州八城門,為太祖麾下大將徐達、常遇春、華雲龍、湯和、康茂才、耿炳文團團圍定;另派精兵、防守水路。圍到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徐達破葑門,常遇春破閶門,張士誠收拾殘兵巷戰於萬壽寺大街,作困獸之鬥。
當破城時,張士誠問他的妻子劉氏:「我是完了,你們怎麼樣?」
「你請放心,我們不會替你丟臉的。」
等張士誠跨馬巷戰時,劉氏將張士誠所有的姬妾,都帶入一座題名「齊雲」的高樓,積薪樓下,然後以最幼兩子交付乳媼,多給金銀,要她藏匿民間。處置了這樁後事,劉氏命他養子縱火焚樓,她自己亦自縊而死。兵敗的張士誠,亦決心自殺,在他妻子身旁上吊,頭剛套入圈套,有人破門而入,是他的舊部而為太祖降將的趙世雄,將張士誠抱了下來,勸他投降。張士誠瞑目不語,趙世雄派人將他抬出葑門,送到金陵。一路上張士誠絕食,到了金陵,終於還是自縊而死。
他那兩個小兒子,流落民間,下落不明。有人說,即是為太祖所獲,作為自己兒子的朱榑、朱梓。此一說較為可信,因為太祖第六子朱楨,出生時正好平武昌的捷報到達,因而封之為「楚王」;而平武昌是在至正二十四年,皇九子趙王(木巳)則生於洪武二年,齊、潭兩王,應生於至正二十四年以後,洪武元年以前,以年歲而論,正與張士誠兩幼子相合。潭王之不敢奉召,或者正因為他自己知道並非太祖之子,怕一進了京,太祖無所顧惜而被誅。不過宮闈事秘,疑莫能明,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