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南宮復辟(第3/7页)
由於人聲嘈雜,聽不清裏面有何反應,石亨便跟徐有貞商量,如何得以破門而入?
徐有貞張目四顧,發現不遠之處,有一堆木料,頓時生計。「張三哥,」他對張軏說,「你叫你的弟兄,去搬一根可以做柱子的大木頭過來,把門撞開。」
張軏隨即下令,派幾十名士兵,移來兩丈長的一根徑尺巨木,高舉撞門,但宮門厚重,裏面又有丁字形的巨閂撐住,連撞數下,門閉如故。
「撞門不如撞墻!」徐有貞說,「只要撞開一個洞就行了。」
果然,很快地在圍墻上撞出一個大洞。張軏親自領頭,從洞中鑽了進去,指揮部下,移開丁字形的巨閂,雙扉大啟,石亨、徐有貞、曹吉祥、楊善一起入內,遙遙望去,殿內已有燭光了。
「就我們五個人去見駕。」石亨又吩咐石彪,「你去把便轎抬來。」
「王尚德呢?」徐有貞覺得王驥是他約來的,應該等一等他,一起進見。
「別等他了!」曹吉祥說,「他的小兒子不懂事,居然騎了一匹馬來,大家一擠,把他從馬上擠了下來,王尚德正在招呼呢!」
徐有貞點點頭,將手一揮,五個人一起上了翔鳳殿。石亨隔著殿門,提高了聲音說:「請上皇賜見。」
殿門開了,燭光下看到上皇穿戴整齊,不像是剛起身的模樣。等他慢慢走到門口,五個人都已跪下了。
「石亨,喔,還有張軏,」上皇只看清了這兩個人,「你們來幹甚麼?」
「請陛下到奉天殿登位。」
「哦!」上皇這樣應了一聲,沒有再說甚麼。
「便轎呢!」石亨向跪在他旁邊的徐有貞說,「請你去看一看,催他們快抬來。」
徐有貞隨即起身,找到石彪,自然也找到了便轎。十來個士兵圍在那裏,七手八腳,不知如何才能把便轎抬起來。原來皇帝的便轎名為「轝」,轎槓的構造相當複雜,有長槓、有橫槓、有短槓、有小槓,相互串聯而成,串不成功就抬不起來。
幸而徐有貞懂得它的形製,指導士兵串連好了一看,大家才知道便轎只須四個人,前後各二,雙手平舉即可。於是挑了四名手臂長短相同的士兵,將上皇扶上便轎坐穩,石亨、徐有貞等人,扶著轎槓,下殿出宮。
說也奇怪,一出南宮,頓時星月開朗,上皇左顧右盼,右面在前的是石亨,其次張軏,他都認識;左面扶轎槓的是兩名文官,便即問道:「你們兩個是誰?」
「臣左都御史楊善。」
「啊,啊!」上皇驚喜,「原來你是楊善!一下子沒有認出來。你前面的呢?」
前面的是徐有貞,他朗然應聲:「臣副都御史徐有貞。今日奉迎皇上復位,乃是武清伯石亨首先創議,臣有貞策畫迎駕。」
「好,好!你們都是我的股肱之臣。」
不一會,便轎到了東華門,那裏的坐更將軍,迎門攔阻,厲聲問道:「是誰擅闖禁地?」
「你倒看看是誰?」徐有貞的聲音更大。
「我是太上皇。」上皇叱斥,「閃開!」
坐更將軍不敢攔阻,乖乖兒地閃開,於是入東華門向西,過會極門折而向北,越過金水河橋,便是奉天殿之前的奉天門。
「請皇上御奉天門受賀。」
徐有貞指揮便轎停了下來,扶上皇升階入門,門內的御座還在殿角,他帶領士兵將御座推到正中,上皇毫不遲疑地坐了下來。
「皇上復位,天下之福。臣等叩賀。」
徐有貞領導行禮,三跪九叩既畢,復又出門站到臺階上,大聲說道:「大家跟著我三呼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士兵齊聲高呼,聲震屋瓦。其時文武百官因為景泰帝這天視朝,都已在午門的左右掖門待命,聽得午門以北一片喧嘩,不知出了甚麼事。正在相顧錯愕,私下打聽時,只見崇閎壯麗,俗稱五鳳樓的午門,三十六扇紅門,一齊開啟,徐有貞站在臺階上宣示:「太上皇帝自南宮復辟,現御奉天門受賀。」接著又問:「禮部胡尚書何在?」
「胡濙在此。」鬚眉皆白的胡濙,顫巍巍地從後面擠上前來,「有何見教?」
「胡公,」徐有貞急忙下階相扶,謙恭地說,「上皇復位,一切儀節,拜煩費心安排。」
於是胡濙找到鴻臚寺的官員,序班贊禮,叩賀上皇。行禮既畢,在上皇身邊的徐有貞進言:「皇上宜有所宣諭,以安眾心。」
「你替我傳諭:百官各守其職,謹慎將事,不得自相驚擾。」
「是。」
「此刻我要趕到仁壽殿去見太后,你看我甚麼時候正式御殿?」
所謂「正式御殿」是御天子正衙的奉天殿,重新即位。徐有貞想了一下答說:「臣以為以今日日中為宜。」
「好!」上皇又說,「傳諭完了,你把閣臣,還有王直、胡濙都找了來。我有話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