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长城上的希望之门(第3/11页)

奥德丽·王(Audrey Wang)写过《中国文物:艺术市场导论》(2012年出版)一书,对商业迷宫般的中国艺术市场进行了极好的概述。她是一位艺术顾问,长期居住新加坡,曾在香港从事过八年的艺术品拍卖工作。据王女士讲,随着清王朝的灭亡,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成为中国艺术收藏的全盛期。那时,“大量中国文物,宫廷、民间以及考古文物,潮水般地涌入艺术市场”。从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直到1949年毛泽东取得胜利,再到他1976年逝世(当时,拥有、继承和交换文物均属非法),中国的艺术市场一蹶不振。在那几十年里,伦敦和纽约统治了国际艺术市场。

随着中国大陆市场经济的崛起,上述所有情况都开始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些以前不为人知的陶瓷、艺术品,开始现身香港荷里活道的时髦古董店。那时,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带领下,“宫廷”标签很快变成了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法宝。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本土拍卖企业在北京、上海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中国大陆的艺术市场焕然一新,茁壮成长。其中包括中国嘉德(目前中国大陆最广受尊敬的拍卖公司)、保利国际拍卖公司(如今已成为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拍卖企业)。跑道已经准备就绪,中国在新世纪就要腾飞。王女士总结道:“20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文物商店或拍卖行的买家,主要是外国人或来自香港的古董商、收藏家。2000年标志着中国收藏家、博物馆真正开始征购艺术品。而中国文物,也开始回流祖国。目前,来自中国的收藏家和古董商,已成为世界各地中国艺术拍卖会上的统治力量。”同时,中国的现代艺术品,也已成为全球市场令人期待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收藏家、古董商数量成倍增加,竞买人在艺术品方面的投入也水涨船高。买家之一是总部位于伦敦的“美术基金”。2009年,该基金的报告称,它出售财产的平均回报率是34%。最近,它又设立了中国艺术品投资组合基金,根据基金经理对其资产评估,该基金获得了13%的收益。如王女士记述,目前,类似基金在中国层出不穷,其中包括西陵集团、中国民生银行、诺亚财富管理公司、泰瑞艺术基金、上海天物馆艺术基金等。关于中国艺术作为长期投资的功与过,王女士引用了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经历,那是所能找到的主要艺术基金的唯一案例。1974年,该基金指定用4000万英镑(3%的股份)购买艺术品。“该基金持有那些藏品几乎长达二十年。”她写道,“1989年,该基金卖掉了所持有的中国文物,创下了一个销售纪录,包括一尊唐代陶马,以374万英镑卖给了一位日本古董商。此例虽然有明显的例外性,但通过这个简单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品,特别是中国艺术品,从长远看确实能够挣钱,但是短期行为未必如此。”

然而,有一句世界通晓的拉丁语老话:caveat emptor。翻译成汉语,便是“买者自慎”。目前火爆拍卖会的竞买号牌上,应谨慎地贴上那句套话。打个比方,你着迷于一件清代珐琅彩瓷瓶,据说它独一无二,有官窑款,估价为10万至15万美元。但是,它是真品吗?是被盗文物吗?有合法身份吗?它引发的激烈竞标,是否属于拍卖行私下安排的自吹自擂?在拍卖行业内部,那种做法被称为“假拍”。

因此,2014年4月,当一件明代瓷器拍出创纪录的3630万美元时,真是让人大吃一惊。那件瓷器在香港拍卖,被描述为“鸡缸杯”。如《华尔街日报》报道:“长期以来,鸡缸杯一直深受中国富人的喜爱。中国的古典文献,对那种小型瓷器有过记载,称贵族和帝王为得到一个鸡缸杯,不惜一掷千金。”香港拍卖的鸡缸杯,为一个瑞士家族拥有,是已知现存19件鸡缸杯中的一件。据说,除了4件在外国人手中,其他所有鸡缸杯都被博物馆收藏。那么,究竟是什么,把鸡缸杯的价格捧上了天?

鸡缸杯的买家,是中国理财家刘益谦。2013年,他的资产估计为9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最富有人士排名中位列第200位。刘益谦从未上过大学。起初,他在上海打工,属于白手起家。在财富积累过程中,他不但成了一名干劲十足的收藏家,目前还在一家私人博物馆(门票9美元)展示自己的珍藏。“我没有某个专门的领域,”他对《纽约时报》的戴维·巴尔博扎和乔娜·凯赛尔说:“只要是中国的东西,我都收藏。”然而,刘益谦的热情,在高价购买鸡缸杯时,却在无意间引发了一场暴风雨。刘益谦用运通百夫长卡为鸡缸杯付款,刷了24次(因此赢得了4.22亿积分)。拿到鸡缸杯后,他把那件小瓷器用来品茶。刘益谦此举的形象传遍互联网,招来了劈头盖脸的愤怒炮火,指责他亵渎了一件国宝,表明他还是一个乡下人。“就这么一件小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刘益谦为自己辩护说,“乾隆皇帝用过它。现在,我也用过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