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个注定失败的计划(第3/5页)

但结果却和太子丹想的完全不同,“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秦王对他极其无礼,这到底是为什么?

请问,秦王为何如此对待自己小时候的好朋友,各位认为原因何在?

难道是秦王天性残忍吗?这种答案太偷懒,我们先不考虑。

难道是太子丹在秦国做了什么让秦王愤怒的事吗?谅太子丹没这个胆。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很喜欢回忆过去,一种人则永远不想别人再提到自己的过去。秦王嬴政的过去如此不堪回首,否则他就不用在打下邯郸后,将过去所有欺负过他和他母亲的人找出来杀光了,这固然是嬴政的报复,但也是他告别过去的方法。

如今嬴政已是高高在上的秦王,他巴不得从此再没有人提起他的过去,但这时一个熟知他过去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你觉得他会做何感想?我想他每次看见太子丹,就会想起他不堪回首的过去,心中必然油然而生厌恶之情。更何况,太子丹说不定还想当面叙旧,还要提起当年的恩情,那就更蠢了。

各位可能会问,那为何不干脆将太子丹赶回燕国,让燕国派别人来呢?这是不可能的,太子丹既然来了,又怎么可能让他回去乱讲话?太子丹只要一入秦国,秦王就绝对不会放他走了。太子丹这时还能活着,基本就是一个奇迹,也难怪他要逃跑。

有时你施恩于人,别人未必会感激你,甚至会讨厌你。为什么呢?因为你念念不忘自己有恩于人。如果你给别人恩惠时,让对方感受到这是施舍,那么他不但不会感激你,甚至可能还会记恨。以后只要见到你,他又想起当年那一段处处受你施舍、处处不如你的日子,他又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的时候不只受人恩惠是一门学问,予人恩惠更是一门学问。你给人恩惠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人觉得尊严受辱,否则以后就会出现你不想看到的结果。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太子丹回国后,希望能找寻报复秦王的方法,但是“国小,力不能”。此后秦国不断出兵进攻东方各国,一步步蚕食,马上就要攻到燕国,燕国君臣都恐惧兵祸将至。太子丹也担心这件事,所以请教他的老师鞠武。

这里鞠武和太子丹的问答,没有《燕丹子》里面那么长,但大意是相同的。鞠武对太子丹说“秦地遍天下”,土地广阔;“民众而士厉”,百姓众多而战士勇猛;“兵革有余”,军队打哪个国家都是绰绰有余。拥有这样条件的国家只要有意图向外扩张,则燕国的土地,就不知主人是谁了。秦国那么强大,燕国那么弱小,应该想尽办法保全自己才对。结果“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怎么能为了太子丹你一个人的恩怨,就要去挑衅秦国呢?

什么叫作逆鳞?龙脖子下有一片倒生的鳞片叫作逆鳞,相传谁碰了,龙就会与之殊死搏斗,非把对方咬死不可。人也有逆鳞,那是他不想要别人碰到或提到的事情,你如果碰到或提到了那件事,他就终生恨你。国家更有它的逆鳞,你燕国今天要以小国去挑衅大国,还碰触它的逆鳞,请问大国会怎么报复你?这分明就是取祸之道!

太子丹说:“那怎么办呢?”鞠武答应帮他想办法,但此后想了很久,也没有告诉他是什么办法。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过了一阵子,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亡到燕国来。太子丹接纳了他,让他在燕国住下来。鞠武立刻加以劝阻,他是怎么说的呢?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秦王如此暴虐,而且对燕国还有积怒。为什么呢?因为你太子丹是逃回来的。这个时候你应该要消除秦国的积怒,想尽办法保全燕国,结果你居然收留了他最痛恨的樊於期。你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事?这就好像拿着一块肉在饿虎必经的路上等着一样,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祸患!就算管仲、晏婴复生,也想不出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