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个注定失败的计划(第2/5页)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到了燕国后,有两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一个是燕国杀狗的屠夫,一个是擅长演奏筑这种乐器的高渐离。荆轲很喜欢饮酒,每天三个人总在闹市一起喝酒,酒喝够了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唱歌,哈哈大笑,觉得非常快乐。他们唱完歌以后就抱头痛哭,就像闹市中没有别人一样。

各位认为这几个人像不像疯子?这几个人当然不是疯子,只是怀才不遇而已。大凡才华出众的人,如果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心中必然十分苦闷。才华越出众,心中就越苦闷,最后只好每天表现狂态,用这种方法来排遣苦闷的心情,在古书里这种情形就叫作“佯狂度日”。

当然,这不代表每个发酒疯的人都是有才华的,一千个喝酒的人中也未必有一个是真有才华的人,但这几个人确实是如此。各位从荆轲跟高渐离后面的故事,就可以知道这两个人都是不凡之人,物以类聚,他们两个既然如此看重燕之狗屠,可以想见这个无名之人恐怕也有不凡之处(两人总不会是为了免费吃狗肉吧)。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荆轲虽然常常与酒友们厮混,但他的为人“沉深好书”,这代表他有内涵;他周游列国,结交的都是各地的“贤豪长者”,这代表他的人脉关系。各位要知道,这些各地的“贤豪长者”,必然阅人无数,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谁要跟你结交啊?不信你现在就到欧洲各国,去结交一下当地的诺贝尔奖得主或财阀总裁给我看看。

荆轲最后到了北边的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也很看重他,知道他不是平庸之人。所谓的处士,就是德才出众却不愿为官之人,这种人在中国文化里往往更受到朝野的敬重。盖聂和鲁句践觉得荆轲是个没用的胆小鬼,田光先生却觉得荆轲不凡,你觉得当时的一般人比较相信谁?而你又会相信谁?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荆轲在燕国住了一阵子后,适逢本来是人质的燕太子丹从秦国逃亡回到燕国。关于这一点,《史记》和《燕丹子》的记载有所不同。《燕丹子》说荆轲本来在卫国,是太子丹请来燕国的;而《史记》却说荆轲已到了燕国,而后太子丹才回国。这些不同之处,应该是太史公根据其他文献所做的修正。而关于此前荆轲的所有事迹,更不见于《燕丹子》之中,想必是太史公根据其他文献所做的补充。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燕太子丹曾经在赵国做人质,秦王政也在赵国出生。他们两个小时候曾经一起在赵国做人质,感情好得不得了。可是等嬴政被立为秦王,燕太子丹改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却对他十分不好,所以太子丹才会因为怨恨而逃亡回国。

各位应该发现了,太子丹是被放回去的还是逃回去的,《史记》和《燕丹子》的记载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燕丹子》中乌白头、马生角、放机关、学鸡叫等传说,全部被太史公删掉了。为什么呢?《史记•刺客列传》的“太史公曰”,对此做出了解释:

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因为太史公认为,这些传说实在太荒唐离谱了,所以通通删掉。

此外,太史公更在这里解释了为何太子丹会那么恨秦王;不像《燕丹子》一开头就说太子丹恨秦王,简直莫名其妙。以下关于两书的不同,除了重要的地方外,不再一一列举,各位不妨自行比较。

秦王为什么对太子丹不好?按常情想,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他在去之前必然会想秦王从小和他一起长大,过去的关系好得不得了,秦王一定会对他很好。

如果更进一步推测,当年的太子丹是以太子之尊去赵国做人质,嬴政则是赵国大仇秦国的人质之子,两者地位已有高下之差。而燕赵关系绝对没有秦赵关系那么坏(秦国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四十万人,赵国想必没有另外的四十万人给燕国杀),更可以推测出两个人当时在赵国邯郸的处境和待遇,必然是天壤之别。因此他们两个人小时候感情这么好,应该是燕太子丹曾多方照顾嬴政的缘故。燕太子丹幼时这么照顾嬴政,现在要被派到秦国当人质了,他心中必然认为秦王一定会回报他的恩德,一定会想起小时候的感情,会多方照顾他,把他当作上宾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