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丢失美利坚(第6/6页)

早在17世纪70年代,前往地中海的船只身上已经刷了好几层铅,结果导致船上的铁制品特别是船舵被腐蚀得特别厉害。1761年,海军部起初尝试在护卫舰“警钟”号(Alarm)镀一层铜作为防护物,但是当两种金属之间发生电解现象之后,腐蚀问题依然存在。1780年,三明治伯爵和米德尔顿决定把整个舰队的船只都镀上铜,但是需要用焦油纸把铜和船上的铁螺栓分开。这让舰队能够撑到美国战争结束,不过战争一结束,就有必要研制像螺栓一样足够结实的铜合金。舰队中的每艘船只进港维修时,它们的船底的铁螺栓都会被替换掉。这一维修过程花费了整整10年时间,刚好赶在下一次大战爆发前完成。

约翰·蒙太古,第四任三明治伯爵。(国家海事博物馆,BHC3009)

早在大战之前,英法两国海军在西印度群岛就常发生零星冲突。1782年在圣基茨边的战斗最为人熟知。这是英国位于西印度岛上最老的殖民地,法军却攻而夺之,进入并包围了硫黄山(BrimstoneHill),而此山素有“加勒比海的直布罗陀海峡”之称。英军上校塞缪尔·霍兹(SamuelHoods)本欲攻法军于不备,却未成功。聪明的霍兹转而守卫弗里吉特湾(FrigateBay),因而有效抵御了法军的攻击,但他令舰队迎风排开V字阵形的抵抗,很难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对局势已于事无补。

终于,1782年4月,在桑特(Saintes)不远处的瓜德罗普和多米尼加(Dominica)两岛间,英军上校罗德尼与法军上校格拉斯大打出手。9日的小战无须赘述,12日,两军终于在季候风中相向。法军大致朝南奋进,而英军也排起列队,北向推进。在两舰队擦身瞬间,罗德尼的官兵们发现了法军舰队中的缺口,而此时风向也对英军有利。英军上校以往行事颇为保守,这次却破例不再拘泥于列队阵形,可能是其参谋霍华德·道格拉斯(SirHowardDouglas)劝诫的功劳,也可能是上校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列队边缘的霍兹上校也紧随其后。就这样,英军在靠近法船后充分利用自己的火力优势,将法军舰队打散,甚至将不少船只围困了起来。英军俘获敌方5艘战列舰,其中包括宏伟的旗舰“巴黎”号。桑特之战充分证明了打破《战争指南》,不拘泥列队也能赢得战斗。与基伯龙湾战役以及菲尼斯特雷的那两场战斗不一样,桑特战役中英军所迎战的舰队近于完好无损,更为强大,这也预示着英国日后的对手不好对付。罗德尼拒绝下令围堵逃跑的法国舰队,错失了良机。他说:“够了,够了,我们做得够好了。”确实,这场战斗已经减弱了法军在西印度群岛的威胁,也打消了他们攻取牙买加的计划。

但是这场胜利并没能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8月皇家海军伟大的旗舰“皇家乔治”号在离英国不远处被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导致旗舰被俘,失去千余人(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水手的“妻子”在船上)的祸事,定是船术不精和指挥失误,但最后背黑锅的却是船建本身,已为人诟病的海军委员会此时又遭了殃。

1783签订的《巴黎和约》上,英国极不情愿地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地位,英国代表深感颜面无光,在官方的纪念绘画中都拒绝起立。法国虽然未曾赢得哪场战役的胜利,在殖民地战争中也无甚收获,但此时却像是胜利的一方。而大英帝国所受损耗远不致命,随着政府开始着力开发新的殖民地,即将迎来崭新的篇章。美国的独立并不意味着英美之间从此再无瓜葛,双方的贸易往来依旧繁荣。18世纪70年代早期,战争开始之前,英国每年出口大约275万英镑商品,到18世纪90年代早期,数额已达480万英镑,到1796年更达到600万英镑。随着经济往来的频繁,政治上的控制已非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