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寒冬将至(1938年7月~1938年11月) 东京蜗牛与巨型碉堡(第6/6页)

蒋经国在庐山住了一周。下山前一天,他召集营以上军官在五老峰上升起国旗。

1938年10月4日,由于第66军被抽调到万家岭参加围攻松浦师团的战斗,所以完成补充的第101师团趁机猛攻隘口街。这里既是星子通往德安的隘口,也是上庐山的主要通道。在承受了日军6000多发炮弹后,隘口街在9日终于失守,庐山至此成为孤岛。

10月7日,佐藤正三郎下令师团发起对庐山的全面进攻,一时间山谷中枪声大作。担负攻打金轮峰的是荻岛静夫所在的第101联队第2大队。

秋天的庐山,林木飒飒,天空高远,用荻岛的话来说,如果没有炮弹袭来,就可以在这里野游了。他的内心似乎充满遗憾。但凭什么没有炮弹袭来?富士山也同样美丽吧?如果中国的士兵出现在那里,会不会有日本的炮弹袭来?很多时候,不是日本士兵不反省事情的因果,而是这个民族奇异的心理结构和认知逻辑使他们认为:眼下的一切都本应就是这样。这种无法理解的头脑是他们的致命伤,也是他们以后悲剧性命运的真正由来。

正规军撤离庐山后,保安团漫长的坚守开始了。

保安团上山时是盛夏时节,大家都穿着单衣,转眼到了深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庐山上异常寒冷。开始的时候,弹药虽然充足,但日子久了当然挡不住。10月21日,杨遇春通电全国:“山中气候酷冷,各方经济断绝,衣食缺乏,各部官兵皆赤足单衣,忍饥挨饿,在狂风暴雨中,昼夜与敌周旋。”

直到武汉会战结束,甚至到1938年都结束时,日军还是没能拿下庐山。

蒋介石关注着庐山,他叫陈诚想方设法派人穿越日军封锁往山上运粮食和弹药。

直到1939年春天,南昌陷落后,日军第101师团再攻庐山。因任务已经完成,杨遇春接到第9战区作战科长赵子立的电报,叫他们突围下山,向岷山方向转进。

4月17日,邓子超第3团成功突围。转天日军攻占牯岭。胡家位那边,打到18日夜,正要被日军合围时,突降大暴雨,进而引发山洪,水深没过膝盖,日军一时被阻拦,而第11团趁雨夜突围,天亮时撤下庐山。按胡家位回忆,大雨过后,漫山的杜鹃花盛开,战士们掐杜鹃花充饥,穿过南浔铁路,也抵达岷山安全地带。

从1938年夏到1939年春,守军卫戍庐山将近8个月,这本身已是奇迹。正如赵子立分析的那样:没有庐山的坚守,就不可能有金官桥、东西牯岭、隘口街的长久防御,就不可能有第106师团迂回到万家岭被歼这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