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线有战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一座富金山

当长江南岸陷入层层激战时,负责大别山北麓进攻的第2军还没动静。荻洲立兵第13师团才开始在合肥伸懒腰,已经是1938年的8月下旬了。

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亲王,是朝香宫鸠彦的弟弟,昭和天皇的叔叔。此时他手下有4个师团:藤田进第3师团、筱塚义男(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7期,东京人)第10师团、荻洲立兵第13师团、藤江惠辅(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7期,兵库县人)第16师团。

第10师团和第16师团都是从华北调过来的。

在这两个师团中,筱冢义男接替的是矶谷廉介。此前筱冢担任的职务是陆军士官学校校长,来头可以说很大。藤江惠辅接替的是南京屠夫中岛今朝吾,此人是后来的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的女婿,接替中岛前在关东军做宪兵司令官。中岛因打南京时在汤山遭炮击受伤,此时旧伤复发,被调回国内疗伤,并出任中部防卫军司令官。矶谷廉介则跑到东北接替东条英机出任关东军参谋长。

徐州会战尾声,一年前答应天皇3个月迫降中国的杉山元被从陆军大臣的位子上拿下,转任军事参议官虚职。全因首相近卫文麿好不容易发一次脾气,几乎是向天皇哭诉杉山的无能。昭和天皇也在气头上,把杉山找来一顿冷语。此时众望所归的是率领广岛第5师团“所向披靡”的板垣征次郎,于是被召回国内取杉山而代之,出任新的陆军大臣。作为杉山的副手,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也受牵连,被发配到前线出任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东条英机则接替梅津的职务,由此正式进入陆军中央。

话说东久迩宫稔彦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法国待了五六年。跟冈村宁次比起来,这位亲王毫无作战经验。当然,对于他来说,只需按部就班地镀金就可以了,随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家族新的陆军大将。

武汉攻略开始后,1938年7月底,负责大别山北麓进军的东久迩宫稔彦,在贵族出身的参谋长町尻量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1期,东京人)的帮助下,在地图上画出两支箭头:北路由筱塚义男率第10师团,向安徽六安、河南固始、潢川、罗山、信阳一线进击,到平汉线后南下;南路由荻洲立兵率第13师团,由安徽霍山、叶家集,直接穿越大别山,攻商城,再转向南直趋武汉。

日军随即抢修从合肥到六安的公路。

这个情报被第5战区的参谋拿到,这位参谋一时沉不住气,以为敌情出现新变动。但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认为,这只是策应长江两岸的第11军而已,所以他坚持此前的敌情判断:日军主力仍在长江两岸,尤其是南岸,以切断粤汉铁路为重中之重。

对于东久迩宫稔彦来说,本计划9月上旬才开始行动。因为花园口决堤而造成淮河泛滥,多处桥梁被冲毁,从华北调来的第10师团和第16师团一再受阻。除了辎重部队外,两个师团的重炮部队更是难行,最后没办法,只好从青岛经水路转运到安庆,在那里登陆后再向合肥集中,这一大圈绕得实在可以。

但就在这时候,一份情报递到町尻量基手上:六安和霍山以东的道路都被中国军队破坏了,以西的道路还没来得及破坏,而且经飞机侦察,大别山北麓的中国军队有陆续向长江北岸集结的动向。于是町尻建议那位亲王,不等部队集结完毕,叫第13师团和第10师团在8月下旬立即行动,还没集结完毕的第16师团暂时在后面负责警备任务,也就是看护交通线。跟第16师团担负同样任务的,还有刚从华中派遣军里调来的藤田进的第3师团。

就这样,8月25日,东久迩宫稔彦带着参谋长町尻量基等人由南京飞抵集结地合肥。27日,一声令下,第13师团和第10师团先行出发了。

从徐州战场脱离了日军包围圈后,孙连仲、庞炳勋、张自忠、汤恩伯、冯治安、孙震、李仙洲、卢汉、李延年、刘汝明等部队已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于学忠部在撤到河南后,又奉命返回敌后,留在苏鲁边区打游击。李宗仁则带着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由阜阳辗转到潢川(河南省东南)。但由于左颊枪伤复发,导致脸部肿胀,视力急剧下降,只好叫白崇禧代司令,自己转赴武汉就医。

初到武汉,李宗仁如英雄凯旋,城市万人空巷,市民齐声喊“台儿庄”,欢呼声经久不息。在武汉,经美国医生手术,在口腔上颚取出一块碎骨,李宗仁病情这才转好以至痊愈。疗养了将近一个月后,李宗仁重返战场,这时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已经转移到湖北麻城的宋埠了。

日军第13师团和第10师团分别进攻霍山、六安,都没有遇到太大困难,大别山第一道门槛很快就被日军踏过。

过了霍山和六安,日军的正面是中央军宋希濂第71军,西面是张自忠的部队,南面是孙连仲的部队。张自忠侧翼,是另一支中央军胡宗南的部队。几道防线的总指挥,是已升任第3兵团司令的孙连仲。对孙连仲来说,手里的部队大多是从徐州战场上撤下来的,生力军只有宋希濂的中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