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线有战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田家镇(上)(第2/4页)

放下电话后,李延年出了一身汗。黄埔将领对蒋介石的敬畏是奇异的。他不敢耽搁,立即带人察看阵地。

田家镇东面是黄泥湖,西面是马口湖,两个湖不大不小,中间有条小路。小路前面横着一排高地,是为松山。从广济县城打田家镇,走两湖间的小路是最快的,但需要突破侧背绵延十多公里的松山高地。

李延年以第2军主力郑作民(黄埔军校1期,湖南新田人)第9师布防于要塞北面,也就是松山一线,该师所辖第25旅守备马口湖南岸丘陵(3里宽、7里长,连接要塞核心阵地,右与第57师的阵地衔接),第26旅守备两湖间的隘路和松山口。施中诚第57师则布防于要塞正面(面对长江)和东面(田家镇至下游武穴一线),这个师的第171旅守备核心阵地,第169旅在东面沿线。

阵势布完后没多久,白崇禧就来视察了。他先看了田家镇对面富池口霍揆彰第54军的阵地,随后过江来到田家镇。

白崇禧上来就问李延年能守多长时间。

李延年想了想,说:“半个月?”

白崇禧说:“这可不是个短时间。”

白崇禧很关心田家镇要塞炮台的火力配备情况。

李延年说:“北岸富池口那边第1炮台和第2炮台有8门105毫米口径的舰炮。田家镇这边除了固定炮位外,还有游动炮兵,以及江防部队的两个野炮营,装备有各式野炮22门。另外还有4门105毫米口径轻榴弹炮、4门20毫米口径的高射炮、6门37毫米口径的战防炮,炮兵第16团的野战重炮刚刚也调过来了。”

白崇禧说:“南岸的火力是可以的。”

李延年说:“但田家镇北面松山口方向的防御工事非常简陋,除了必要的交通壕外,据点都是现用石头垒成的,钢筋水泥的碉堡还不到10个。”

白崇禧一皱眉头,说:“大战临近,只能推着走了。如果能守上半个月,当是大奇迹,以血肉之躯为后方的转移换取时间。”

李延年说:“没有命令决不后退。”

就是在田家镇,白崇禧接到武汉的电话,说马当要塞吃紧,他直接给那边的师长薛慰英打了电话,叫薛抄近路支援长山阵地,但薛最后没听他的。

白崇禧走后,李延年命令部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构筑野战工事,每个主阵地前最多环绕了4道铁丝网。

这一切,都被远远而来的日军第6师团的士兵看到了。

打田家镇的计划仍是宫崎周一拟定的,有参谋认为正好发挥海军的威力,但宫崎认为田家镇下游湖沼遍布,形成天然屏障,且正面炮火凌厉,如果主攻方向在下游附近,需付出重大的代价,所以他叫坐镇广济的稻叶四郎以强有力一部攻击田家镇侧后,这是主打的一路,至于正面的海军陆战队,不到一定程度之前,起的只是虚晃一枪的作用。

9月15日黄昏,李延年拿到敌情报告:日军出现在马口湖和黄泥湖之间的隘路。16日凌晨,田家镇外围阵地松山口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来者是第6师团今村胜治支队,前锋是中野英光联队的涉谷久雄第3大队。涉谷大队的正面,是郑作民第9师杨宝钰第26旅。

无论日军还是中国军队,都认为战斗需“渐入残酷境地”。但没成想,田家镇之战刚一开打就是血战。按该旅营长解云祥的说法,阵地上“血肉横飞,天空中刺耳的飞机啸叫声,地面上的枪炮声和战士们与日军搏斗的厮杀声连成一片,响彻山谷”。

打到午后,群山之上阴沉下来,中日士兵近身死战,血光映照着暗淡的天空。

正面强攻一天,阵地没能打下来,联队长中野极不耐烦,决定不留预备队,将联队外两个大队同时扑上去。

副官说:“这样不太好吧?”

中野说:“按中国军的抵抗程度,早晚都需要使用预备队,与其等到最后投入,不如现在就出动!”

就这样,第2大队迂回攻击松山口左翼前进阵地;第1大队攻击右翼前进阵地,如同巨蝎的两把钳子夹向松山。

9月17日傍晚,田家镇开始下雨,虽然不是很大,但极为绵密,中野联队冒雨进攻。

在松山主阵地,日机来袭时,师长郑作民命令,除轻重机枪外,步枪狙击手也对空射击。还别说,真见了成效:一名叫叶成章的连长就用机枪击落轰炸机一架,但叶连长也在敌机的扫射中阵亡。

这还不算完,迫击炮也破天荒地对日机发炮。

看上去场面有些滑稽,但滑稽的背后是深深的悲凉。中国这边太缺少防空武器了。奇异的是,一架日机俯冲时,正好遇到一枚迫击炮炮弹落下,不偏不倚砸在机身上,飞机顿时被打爆。阵地上的守军一阵欢呼,这是苦中作乐的片刻。

郑作民师长始终在一线指挥战斗,他的旅长杨宝珏受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