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线有战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田家镇(上)

攻下广济县城,田家镇便出现在眼前了。

在中国军事史上,这是个频繁出现的名字。1854年,西征的太平军与曾国藩的湘军在田家镇大战。作为武汉最重要的门户,地势险要的田家镇要塞,坐落在鄂东广济县,长江在这里陡然转窄,似乎伸手就能摸到江南岸的半壁山。半壁山孤拔突险,有富水在此流入长江,入口处即富池口。

早在1938年3月21日,蒋介石就告诉徐永昌,一旦武汉会战开打,马当、湖口、九江、田家镇防务特别重要,工事与炮位以及部队防务,应由军令部特别督促布置。会战开始后,蒋又增派李延年第2军所属第9师,以及施中诚(行伍出身,安徽桐城人)第57师防守田家镇,原要塞部队也归李统一指挥。

开战初期,不算还没成名的第74军(王耀武),也不算第71军(宋希濂)这样的德式部队,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在20之内的军,最精锐的无疑是第1军(胡宗南)、第2军(李延年)、第4军(欧震)、第5军(杜聿明)、第10军(李玉堂)、第13军(汤恩伯)、第18军(黄维)。

说到李延年,必定还会联想到李玉堂、李仙洲。当然,最后联想到的是王耀武,所谓“三李不如一王”。这四个山东人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李延年跟王耀武同岁,都生在1904年,但李是黄埔1期,王是黄埔3期,其他“二李”也都是黄埔1期。在这里,不拿“三李”和“一王”对比,而是比较一下“三李”。

“三李”中,论年纪,李仙洲最大(1894年生),李玉堂居中(1899年生),最小的虽然是李延年,但却一直是“三李”中的领跑者。

抗战爆发时,李延年就已经是第2军军长了(抗战后半段,这个军军长是王凌云,副军长为钟松,皆一时名将)。这一年李延年只有33岁。此时李玉堂和李仙洲还在做师长。

第2军主力即第9师的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团。该军最初的军长是蒋鼎文,同时也兼着第9师师长,副军长则是陈诚。随后,李延年接替蒋鼎文出任师长。没多久,隶属第1军的李玉堂第3师(李玉堂、李仙洲曾同在第3师做旅长,李玉堂先提拔为第3师师长,而李仙洲则在其手下继续做旅长)划归第2军。这样,李延年、李玉堂作为师长,同成为第2军灵魂。当然,“二李”也免不了是竞争的关系。

竞争中,李延年胜出,接任第2军军长,李玉堂则在其手下继续做师长。李延年提升军长是1937年8月的事,其他“二李”提升军长则已是1938年了(李仙洲这一年2月出任第92军军长,李玉堂则在8月才出任第8军军长)。但此时李延年又升为第11军团长,仍继续压“二李”一头。直到抗战后期,“三李”才持平,都为集团军总司令,但仍是李延年领跑(1942年6月出任),李仙洲居中(1943年2月出任),李玉堂殿后(1944年12月出任)。

由此看,李延年必有过人之处。

7月初,李延年率第2军进驻田家镇。

此时李延年已升任第11军团长,不仅指挥第2军,还指挥第8军。第8军的军长就是刚从第3师的位子上调任的李玉堂(在九江一线)。此外还有防守富池口的霍揆彰的第54军,这个军的基干是在淞沪罗店血战的第14师(袖章上字为“还我河山”),历任军长霍揆彰、陈烈、黄维、张耀明、方天、阙汉骞都是一时名将,也都是陈诚“土木系”的人。

在蒋介石看来,田家镇要是丢了,武汉必然不保。所以在李延年抵达田家镇第二天,就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蒋介石问李延年是黄埔几期的。

李延年答:“黄埔1期。”

蒋介石说:“很好,我记得你,你以前在第1军,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你都跟我去了。北伐时,你第一个攻入武汉;中原大战时,你表现也非常出色。”

李延年这个人还是比较老实的,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前面说的都没错,至于在北伐时第一个攻入武汉却不实,虽然他参加了那次战役。当然,他知道蒋介石意在激励他。

蒋介石说:“北伐时你在徐庭瑶的部队做营长,我们临淮关受阻,是你带人最终打了下来。你是北伐的功臣。倭寇横阻济南时,你带一个团与之周旋。”

李延年说:“这是军人的职责。”

10年前北伐时,日本出兵阻拦北伐,在济南屠戮中国军民。蒋介石忍辱决意绕道北伐,留李延年团和另外一支部队守城,掩护大军转进,因表现出色受到蒋的赞赏。

蒋介石说:“你说得对。田家镇,鄂东门户,江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太平军就在这里跟曾国藩大战。田家镇在,武汉在。此番会战,吸取上海、南京的教训,我们在武汉外围与敌战斗,一是消耗和消灭敌人,二是为政府、实业和人才西迁赢得时间。吉甫(李延年字),你肩负重任。而且,据情报得知,在江北来攻的,是去年打南京的敌寇第6师团,沾我首都军民之血甚重,你不可掉以轻心,当给予其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