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王室人质(第3/4页)

天主教徒不仅在抗议;他们还将抗议付诸实践。天主教领导人注意到胡格诺派的组织程度——事实上,胡格诺派的组织程度比天主教徒更胜一筹。新教徒集中人力物力的能力令天主教徒不安。不甘落后的天主教徒在吉斯家族的组织下,决定建立类似的政治组织,将各城的天主教徒联系起来,共同面对敌人。玛格丽特写道:“各省和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天主教徒的联盟,吉斯阁下被委任为全体天主教徒的领袖。”这就是天主教同盟的前身,该组织由正统的天主教徒构成,如同一个准政府一样,不受法国法律的管辖,和影子政府没什么两样。

事实证明,吉斯家族及其盟友本无必要因王室对胡格诺派妥协而如此不安。威胁解除了,德意志的骑兵也得到了报酬(这笔钱又是通过高额的税款得来的),结果人们很快发现,国王和太后都无意履约践行法令。凯瑟琳特别向大部分天主教贵族(不属于政治派的那部分天主教贵族)说明了这一点。内韦尔公爵在日记中写道:“大家现在才明白,她签署和约是为了迎回安茹公爵,而不是为了振兴胡格诺派。”

不幸的是,太后对玛格丽特的承诺也同样没放在心上。她还是没有得到嫁妆,并且,弗朗索瓦回宫之后,玛戈依旧不能见到纳瓦拉国王——尽管纳瓦拉国王已经多次来信要见玛戈,甚至派杜拉斯(Duras)来接玛戈。玛戈回忆道:“不久之后,杜拉斯阁下来到宫中,他受我的丈夫委派,前来接我走。于是,我向国王施压要求离开。国王找理由不让我走,说眼下不能和我分开,因为我是宫中最美丽的瑰宝;他必须再留我一段时间。之后,他将亲自把我送到普瓦捷让我离开……他编造这些理由,为的是赢取时间准备发动对胡格诺派的战争,以打败我的丈夫。”玛戈如是判断。

和当初他们在一起时不同,此时纳瓦拉国王是真心实意希望妻子回到自己身边。玛戈和弗朗索瓦是同盟,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玛格丽特也许没有为这场婚姻带来嫁妆,但她带来的是合法性和强大的同盟。如果她反对纳瓦拉国王,或者鼓励新任安茹公爵打击胡格诺派,亨利将元气大伤。纳瓦拉的亨利现在才明白,和妻子在一起将会力量大增。

问题是,国王也明白这一点,他想要破坏妹妹、弟弟和纳瓦拉国王之间的三头同盟。安茹公爵回到宫中之后,玛戈写道:“国王和蔼地接待了他,并且在接待时表示,自己对弟弟的归来深感欣慰。比西和弟弟一同回来了,也受到了同样的迎接。”亨利三世明白,必须对弟弟和妹妹态度缓和,因此压下了对比西的不满。玛格丽特继续写道:“国王一心想要除掉胡格诺派。为此,他促使我弟弟与胡格诺派为敌;他认为我是另一种敌人,因此用尽一切手段不许我离开。就这样,他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我们,表示愿意满足我们的一切愿望。”

他们有一个愿望:重启科利尼在尼德兰挑起的战争。荷兰新教徒遭到西班牙君主菲利普二世的严厉镇压,对弗朗索瓦反叛成功和君子和约抱有巨大希望。法国国王的弟弟正是他们热切盼望的救主。所以,荷兰人的一位首领,奥兰治亲王(Prince of Orange),拿骚的威廉(William of Nassau)向弗朗索瓦提议,如果弗朗索瓦率军进入尼德兰抗击菲利普二世,他将奉送1,000,000万弗洛林(florin),并且让出荷兰的统治权。

为了稳住弟弟,亨利三世表示会予以考虑,但实际上对弗朗索瓦另有打算。玛格丽特想得没错:国王密谋再次对新教徒下手。1576年11月,国王亨利趁会见三级会议代表的时机,正式撕毁了最近签署的法令,并向胡格诺派宣战。为了让安茹公爵一起向新教徒宣战,国王终于委派弗朗索瓦担任军队指挥——但条件是对过去的盟友胡格诺派开战。玛格丽特写道:“国王把弟弟叫到自己的房间,当着太后和其他顾问的面,告诉弗朗索瓦,天主教同盟对国家和政权而言是一个严重后果(威胁)……天主教徒有理由对目前的和平感到不满,因此,他(弗朗索瓦)加入天主教徒而非胡格诺派是有利的,无论是从良知出发还是从利益出发都是如此。”

亨利三世说通了弗朗索瓦。弗朗索瓦曾以胡格诺派的名义反叛国王,时间长达六个月之久,他或许并非凯瑟琳最聪明的子女,这一次,他率领另一支军队,以国王的名义打击胡格诺派。

弗朗索瓦的背叛使玛格丽特处在十分不利的位置,她对弗朗索瓦仍然忠诚,但他却要率军消灭她的的丈夫及其党羽,玛格丽特作为纳瓦拉的王后,自然要保护自己的国家。无论哪一方获胜,玛格丽特都是输家,而这正是亨利三世的目的。她立刻去见弗朗索瓦。她生气地写道:“我直接去太后的房间,找到了国王。我对他表示厌恶,因为他欺骗了我:他骗我说他会护送我前往普瓦捷,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谎言罢了。我表示,我当初嫁给纳瓦拉的亨利并非出于本愿,而是相信国王查理、太后和他的建议;既然他们让纳瓦拉的亨利当我的丈夫,就不该阻止我承担纳瓦拉的国政;我希望回到他身边,就算没有许可,我也会自己走,哪怕冒上生命危险。”(在经历过软禁之后,玛格丽特充满了勇敢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