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大逃亡

“人民的性情是容易变化的;关于某件事要说服人们是容易的,可是要他们对于说服的意见坚定不移,那就困难了。因此事情必须这样安排:当人们不再信仰的时候,就依靠武力迫使他们就范。”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他叫路易·德·克勒蒙特·丹布瓦兹(Louis de Clermont d'Amboise),比西勋爵(seigneur de Bussy),通称比西。他当时25岁,和21岁的玛格丽特年龄般配。他是宫中最骁勇的武士,无所畏惧,长着一张剑客的英俊面庞,布朗托姆称赞他“举世无双”。时人也附和道,比西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如同其佩剑一般英勇,又像一位将军那样通晓兵法”。即使玛格丽特多年后写回忆录时,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许久,文句力求客观,但她还是不能掩盖对这位豪迈英俊的骑士喜爱之情。她写道,比西的“勇气堪当一切赞美之词”。

正如玛戈上一个情人拉·摩尔一样,这位情郎也是弗朗索瓦的一位手下兼密友,但比西和弗朗索瓦的关系是最近才建立的。无畏的比西本来效忠于国王亨利,甚至曾和亨利一同前往波兰。不过,比西不喜欢国王在克拉科夫的生活方式,于是早早回国了。更糟的是,回国之后,他转而效忠阿朗松公爵和他美丽的姐姐,玛戈写道:“比西的威名和武勇众人皆知,他的到来极大地增加了我弟弟的名望,但也使敌人们更加怨恨和嫉妒。”亨利对比西的背叛怀恨在心,差不多赶上了对弗朗索瓦的仇恨,亨利的奴才们也不喜欢这位昔日的同僚。

但他是纳瓦拉王后——和宫中许多女性——的梦中情人。他蔑视危险。他热情充沛,又充满幽默。他喜爱读书,掌握希腊语和拉丁语,并且非常喜欢诗歌,在闲暇时光甚至会作诗。玛格丽特写道,比西既有着骑士的粗犷,并且“无论是在勇气、名望、优雅还是智慧方面都无人能及”。

1575年,宫廷回到巴黎,她在那里和比西相遇。这几个月出了不少大事。2月,亨利在兰斯举行了加冕礼。为了效仿古代国王的仪式,加冕礼上使用了一个颇为沉重的王冠,亨利却大喊王冠弄疼他了——就像他兄长查理一样(不过当时查理才十岁)。加冕礼之后,很快就举行了国王的婚礼,新娘来自吉斯家族。[27]她当上王后的原因显然是因为长得像已故的孔代王后。亨利——当时已是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在决定新娘之前没有和太后商议。这位新娘卑微而平凡,并非出身王室,而是来自吉斯家族,我们可以想象凯瑟琳看到她时是什么感受。英格兰大使写道:“人们对太后的想法议论纷纷,虽然太后也许会喜欢这个儿媳——太后似乎不太想管儿子的婚事——但她还是会思考,这场婚姻会带给吉斯家族怎样的荣耀。”玛格丽特也不禁要嘲讽兄长的选择,因为亨利曾极力阻止玛戈嫁给吉斯家族的人。但亨利是国王,他坚持己见。国王的婚礼匆匆结束,宾客甚至没来得及采购像样的礼物。不过婚礼原定于加冕礼之后立刻举行,要不是因为新郎一直在设计新娘的发型,本来还会提前几个小时结束的。

北上途中,纳瓦拉国王和王后(以及纳瓦拉国王和阿朗松公爵)都保持距离。当宫廷抵达巴黎时,玛戈丈夫和弟弟之间一点儿友好的氛围也没有了,这使胡格诺派和政治派担心再也无法撼动天主教徒的地位。英格兰使节闷闷不乐地写道:“纳瓦拉国王和公爵之间发生了极其激烈的争吵,甚至要置对方于死地。”亨利在一封写给表亲的信中也证明了这个观点。玛戈的丈夫写道:“宫廷是最奇怪的地方了,我们几乎要弄死对方。我们带着匕首,在衣服下穿着链甲和胸甲……国王和我遭受的威胁一样大。他非常宠爱我。吉斯阁下和曼恩阁下从来不离我左右……我在宫中的朋友陪伴下非常威风。”他如是吹嘘:“我现在敢和全世界为敌。敌人都因为阿朗松的缘故痛恨我,不许我的情人和我说话,严密监视着她,不让她看我一眼——这已是第三次了。我现在等着和他们较量较量,他们扬言要杀了我,但我会先下手为强。”

在这种环境下,玛格丽特和弗朗索瓦将负有盛名的比西纳入麾下意味着政变浮出水面,势必打破政治平衡。玛格丽特解释道:“在巴黎,我的弟弟就和比西在一起,他不离弗朗索瓦左右。因为我和弟弟常在一起,所以我常常能见到他,他的手下就像我的人一样也效忠于我。”国王亨利和瓜斯特认为比西变节于王室利益有碍,立刻予以回应。他们向亨利告发玛戈的不检点行为,希望他能教训玛戈。纳瓦拉国王尽管虚张声势(“我现在等着和他们较量较量”),但也知道比西的个头和手段,他胆怯地表示,自我保护的本能才对自己有利。没错,他敢与全世界为敌,但不敢和比西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