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澎湃问吧网友问(第7/9页)
吴钩:关于宋朝灭亡时日本举国同丧的说法,来自南宋遗民郑思肖的《心史》记载:“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但缺乏其他史料的佐证。所以现在很难说是不是真有其事。
为什么说宋是中华文明的巅峰?
}kt}——答澎湃问吧网友问之四}/kt}
问:宋朝的几个四字的年号是如何产生的?比如太平兴国、建中靖国。
吴钩:宋代的年号,有时候只是寄托某种良好的政治愿景,有时候则类似于一种政治宣示,暗示接下来要推行的政治路线。比如宋哲宗改元“绍圣”,“绍”是“继承”的意思,“圣”指哲宗先父神宗皇帝。所谓“绍圣”,即意味着宋哲宗亲政,准备更改元祐时的保守路线,恢复神宗皇帝的变法路线。
再如,宋徽宗继位,太后垂帘听政,改元“建中靖国”。“建中”意即“建立中正之道”、“靖国”是消除朋党、安定国家的意思。暗示此时的徽宗皇帝将实行折中、调和左右的政策。后来他改元“崇宁”,意思很明白,“追崇熙宁之道”,则表明宋徽宗欲恢复先父宋神宗的变法。
问:有观点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衰亡,一则在实施过程中与民争利,变法失败之后又有多次反复;二则由此开启了政坛严重的党争,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严重分化和对立,严重破坏了宋建立以来宽容的社会环境,您认为如何?
吴钩:如您所言,王安石变法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与民争利,也确实恶化了北宋的党争(仁宗朝也有党争,但这时候的党争是良性的),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严重分化和对立,严重破坏了宋建立以来宽容的社会环境。但我不同意说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衰亡。北宋覆灭,有很大的偶然性。
问:听说王安石是个犟脾气?他搞变法,到底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吴钩:王安石为了顺利推进变法,1.大量起用投机小人,导致新法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被扭曲;2.听不得反对意见,排斥台谏中的反对党,破坏了权力制衡的权力构架。3.变法的步子迈得太大,导致朝中几乎所有的正人君子都反对王氏变法。
问:有人说,宋真宗的形象被低估了,尤其是在后来的戏曲作品中为了突出寇准的形象所以矮化了他。您觉得宋真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您最喜欢宋朝哪个皇帝?
吴钩:宋真宗是宋朝第一个守成、文治的皇帝。太祖、太宗都有开国拓土之力,是一代雄主,而从真宗开始,宋朝进入庸常的常态治理。宋朝的士大夫政治基础,基本上是在真宗朝完成的。
我最赞赏的宋朝皇帝是宋仁宗。其实不仅是宋代一朝,放在整个帝制历史上,宋仁宗都是我最赞赏的君主。他是为人君者的典范。宋人评价仁宗:“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在宋朝的士大夫政治构架下,国家的治理主体是士大夫,不是皇帝,皇帝“百事不会”没有关系,因为君主不必亲决庶政;要紧的是守住君主的本分,即如何“做官家”;甚至不妨说,“百事不会”才是君主应有的美德。
顺便说一下我最讨厌的宋朝皇帝,那就是宋徽宗。《宋史》对他有一个评价,恰好跟宋人对仁宗的评价相反:“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一个皇帝什么都会,什么都要逞能,这很糟糕。可不,宋徽宗成了亡国之君了。
问:宋朝如何对付官员嫖娼?
吴钩:按照宋朝的立法,官员是不允许召妓买醉的。宋朝青楼对所有的市民开放,只要您掏得出钱,但官员不可以涉足,官员自己也明白“身为见任,难以至妓馆”,他们若眠花宿柳,一旦被人揭发、弹劾,便可能受刑责或者丢了官职。宋神宗熙宁年间,两浙路有三个官员,仅仅因为“赴妓乐筵席”,便遭黜责。当时乃王安石当政,王氏不爱女色,却有点贪恋权势,为厉行新法、打击异议,他曾不只一次用“扫黄”的办法来收拾政敌和异己,顺他者昌,逆他者嫖娼。
问:宋朝难道没有文字狱么?比如乌台诗案。宋朝的文官政治真的那么完美么?
吴钩:宋代有无文字狱?这得看我们对“文字狱”的定义。如果将“文字狱”定义为文字引出的刑狱,那宋代肯定有文字狱,如乌台诗案、江湖诗案。但如果将“文字狱”限定为统治者出于钳制思想与言论之目的而对文人的镇压,则宋代的诗案还不能说是文字狱,因为这些诗案都不是出于要钳制思想与言论,而是因为党争,一派借故打压另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