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澎湃问吧网友问(第6/9页)

吴钩:岁币还不能说是对北方政权的经济控制。但宋朝以强大的经济优势,确实是在一种程度上控制了北方政权的国民经济命脉。比如宋王朝的经济制裁可以重创西夏的国民经济,导致物资严重短缺,物价暴涨,财政也因此接近崩溃:“尺布可直数百”,“民间升米百钱”,“国中困于点集,财用不给,牛羊悉卖契丹,饮无茶,一绢之值八九千钱,(民间)相为‘十不如’谣怨之”。西夏的大臣也承认,“国家自青白两盐不通互市,膏腴诸壤,浸就式微,兵行无百日之粮,仓储无三年之蓄,而唯恃西北一区与契丹交易有无,岂所以裕国计乎?”最后,西夏国主只好遣使求和。

问:宋朝当时有多少军队,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说:八十万禁军,这样是不是有点少?

吴钩:宋仁宗年间,“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万”,军人数目达到1410000人。南宋绍兴末年,全国作战部队的总兵力约为410000余人。

问:吴老师,宋代的军队是否有低保的作用?如此大的开支(60%)怎么还是战斗力不行?是因为老弱病残太多吗?

吴钩:宋朝对入伍的官兵,通常赡养终生。老弱病残的很多。即便退伍,国家也要给钱给地给粮。伤残军人则由国家养老。这得需要花多少钱啊。

问:老师您好,请问岳飞被杀有没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高宗担心迎回二圣之后自己可能退位呢?

吴钩:假设岳飞被杀确实出于宋高宗的意思,是因为高宗担心迎回二圣之后自己可能退位。这个假设若要成立,须有两个前提:

1.被俘虏的徽宗与钦宗具有很高的威望,至少威望要高于高宗。但是这个前提并不成立,在南宋人眼里,徽宗、钦宗都是亡国之君,而高宗是中兴名主。即使迎回二圣,他们又怎么可能有权威逼高宗退位?

2.高宗是一个非常贪恋帝位的皇帝,或者他非常希望将皇位传给自己嫡系子孙。但这个前提也不成立。因为高宗很早就丧失了生育能力,并无子嗣。而且高宗后来是内禅给孝宗皇帝的,并没有当皇帝当到死。

问:你觉得元灭宋是历史必然吗?怎么看待元?你是皇汉吗?

吴钩:元灭宋就是军事胜利,并不是什么历史必然。只要蒙元一直持续保持强悍的军事攻击力量,灭掉南宋是不意外的,但我们不可将这种军事征服当成历史必然性。我不是皇汉。

问:吴老师说宋朝亡于恶劣的地缘政治与错误的国防战略,能详细解释一下么?

吴钩:在历代正统王朝中,宋王朝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可能是最恶劣的,辽、西夏、金、蒙元等非常强悍的草原帝国相继崛起于北方,都对宋朝虎视眈眈。宋朝与辽朝后来达成澶渊之盟,实现一百多年的和平,这一和平协议本应当永久坚持下去,但宋朝收复燕云故土心切,趁着金国在辽国背后崛起之机,撕毁澶渊之盟,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联金灭辽,结果唇亡齿寒,失去大辽的屏障,金兵即可长驱直下,最终灭了北宋。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宋朝亡于错误的国防战略。类似的悲剧,在南宋末又重演了一遍:联合蒙古汗国灭了金国,结果也是以虎拒狼。

问:蒙元在欧亚大陆横扫一番,为什么欧洲会出现现代文明,中国大地却陷入更黑暗的专制?

吴钩: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洲,却止步于多瑙河,没有直接统治西欧(被蒙古汗国直接统治了数百年的东欧出现了现代文明没有?)。由于蒙元帝国的开放性与对商业的重视,许多西欧的商人都往来于中国,并将中国的学说与技术带到欧洲,这些访华欧洲商人对中国的描述,在当时欧洲形成了一种迷人的“东方想象”,激发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浓烈兴趣,可以说,宋朝文明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一部分思想资源。比如哥伦布,之所以执着要航往东方,就是因为他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后,对中国与印度十分向往,所以决心要闯出一条抢先到达东方的航路。这才有了阴差阳错的发现新大陆。

而在中国本土,草原帝国的直接统治,却导致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方向发生逆转。举个例子说,我们知道,宋代实行募兵制,人民已基本上不用服兵役,劳役亦不多见,差役也开始折钱结算。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这就是倒退。

问:宋朝灭亡时,是不是所有血统纯正的汉族人都随皇室一起跳崖了?日本是不是真的举国同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