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谍中谍(第9/14页)
齐泯王听了苏秦的高论,豁然开朗,马上将进攻方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拒绝了东帝的称号,开始联络赵国对抗秦国。秦国对赵国的军事压力一直很大,因此齐赵两国一拍即合,公元前288年,两国在阿(地名)召开了一次联盟大会,齐泯王和赵惠文王确立了联合拒秦的战略伙伴关系。李兑,苏秦也出席了会议。
齐相韩聂满心欢喜地迎来苏秦,本以为自己会多个帮手,哪知苏秦过河拆桥,第一次出手就将他辛苦经营的外交框架全部破坏。韩聂无奈,憋着一肚子气辞职离齐,准备来日报复。苏秦接班成为齐相。
稳定了对赵国的关系之后,齐泯王就发动了对宋国的第一次攻击。无巧不成书,此时的宋国正好处于挨打的最佳时期。宋康王自公元前324年即位以来,一度表现得像个英明的国君。他不遗余力地对宋国进行了制度改革,宋国因而实力大增,同事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开拓疆土,不但成功地吞并了临近的滕国,还从魏、齐、楚等大国手中夺得不小的土地。宋国最强盛的时期拥有战车5000乘,俨然以列国第八雄自居。耀眼的胜利刺激了宋康王的骄傲和自满,使他陷入自我崇拜的漩涡不能自拔。宋康王觉得自己才是宋国的真神,便下令将宋国境内的所有神像全部破坏,又鞭天笞地,以示天地之间唯我独尊,这还不够。宋康王又玩起造神运动,他为自己编排了个出场仪式,只要他进宫,宫中之人先喊万岁,堂上之人紧跟着也喊万岁,门外之人听后也跟着喊万岁,到最后所有听到万岁的人都必须喊万岁,一时间万岁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宋康王就在这声声的万岁声中达到自我催眠状态。宋国人叫苦不迭,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中草药行业却意外地火了起来,原因是许多人因嗓子喊哑不得不大量购买护喉药。宋康王的生活作风也日渐腐化,往日爱岗敬业的宋康王早已被耽于享乐的宋康王所取代,美酒和佳色成了他的最爱。煊赫一时的宋国急转直下,离挨收拾不远了。
就在这时候,强邻齐国对宋国发动了攻击。燕国为了表达对齐国的忠诚,派将军张魁带领两万士兵自备干粮免费帮助齐国功宋。这一仗打得很顺利,宋国不得不割让淮北地区向齐国祈求和平。赵相奉阳君李兑和魏相孟尝君纷纷鼓动本国出兵与齐国争夺宋国。秦国也派人向齐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因此齐泯王取得淮北之后并没有继续深入,而是反过头来开始着手处理各种阻碍齐国攻宋的关系。
齐泯王初次攻宋取得胜利之后,更加趾高气昂,苏秦也有意地助长齐泯王的骄狂。比如在谈到孟尝君的时候,苏秦将前些年齐国对外政策上的失误都归到他的上,而近些年的成功都归到齐泯王身上。他说,孟尝君执政期间,攻秦三年,讨楚五年,齐国没有寸土进帐,而国力大耗,军民疲惫,又想夺取宋国淮北地区,结果还是不成功。孟尝君又想拉拢赵国,照样以失败而告终。自从大王驱逐孟尝君亲自掌政以来,齐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称帝,秦国就主动送来帝号;想联赵,便有了阿之会。谋求宋地,则宋献淮北。我咋就纳闷同样的齐国,为什么前后的差距这么大呢?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孟尝君的愚昧与大王的英明形成的反差,同时也是燕齐同心的结果。
苏秦还为齐泯王设计了一个三环外交:最里面的一环是齐燕之间坚若磐石的关系;中间的一环是三晋,对待三晋的策略是能拉则拉,不能拉则逼迫;最外面的一层是秦国,如果秦国阻挠齐国吞并宋国,齐国则联合三晋攻击秦国。对于楚国可不必在意,她的位置和力量暂时对国际局势构不成影响。三环外交的内在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齐燕关系牢不可破,当然可以控制三晋,他们不满也没有办法;有了三晋的支持,秦国就不敢再和齐国争夺宋国。这里面唯独值得注意的是前提,即:无论局势如何变化,齐燕关系牢不可破。齐燕关系是齐国整个外交结构中的基石,必须有可靠的保证,否则齐国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可怕的结果是,齐国仗着三晋的支持惹恼了秦国,又仗着燕国的支持,得罪了三晋,到最后燕国再反水,齐国可就满世界找不到一个盟友了。齐泯王智商不低,对其中的隐藏着的危险也觉察到了,准备对齐国外交结果的前提条件进行一次考验。
在攻宋,称帝等一系列问题上齐秦关系已经闹疆。齐泯王听从苏秦的意见,准备合纵攻秦,便派苏秦代表齐国联络抗秦联军。到目前为止,苏秦已经获得了齐泯王的全部信任,齐泯王根本不把他看作是燕国派到齐国的大臣,而是当作是自己的心腹大臣,并让他代表齐国出使燕国。齐泯王虽然对苏秦颇为信任,但在外交上颇有主见。苏秦刚到燕国,齐泯王就开始考验起齐燕关系。齐泯王在没有征求燕国意见的情况下将燕国派去帮齐国进攻宋国的将军张魁杀死。张魁被杀像一记响亮的巴掌抽在燕昭王脸上。燕昭王脸上火辣辣辣的,怒气直冲脑门,“齐泯王算什么东西,我好心帮你攻打宋国,你却无故杀我大将,是可忍,孰不忍!来人哪,传我命令,动员全国范围内所有军队,准备找齐国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