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齐国出了个孟尝君(第4/11页)

匡章久旱逢甘雨,终于得到了最重要的情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何止踏破铁鞋,连人命都不知道白白葬送了多少。樵夫的话说得非常明白,楚军严密防守的地方水浅,防守较松的地方水深。剩下的事情对匡章来说就很简单了。

长期的成功防守使楚军因安全而生懈怠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当楚军沉浸在甜蜜的梦乡时,匡章组织一支精锐部队从楚军布防最密集的垂沙地区发起了进攻,战斗刚开始就结束了,无数楚军在梦中就做了刀下之鬼,也有不少被抓获,统帅唐蔑也死在乱军之中。韩国,魏国趁机攻占了宛、叶以北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垂沙之战。

战败的、没有盟友的楚国对秦国来说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秦国索性趁机落井下石。第二年,秦国又发兵讨伐楚,斩首三万,攻取新城,楚将景缺阵前被杀。外难不平,内乱又起,楚国国内又爆发了庄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支部队一度攻到楚国的首都附近,楚国的领土陷入四分五裂。楚怀王忙于四处救火。该死的太子横又被派到齐国当人质。

【4、可怜人】

在楚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候,秦国向楚国伸出一根救命的稻草。公元前299年,秦昭王修书一封给楚怀王。

曰:

“四年以前的那一年是个美好的年份,秦楚两国的世代传统友谊钻过风云诡谲的外交风云获得了新生。由于一位楚国的伟大女性登上秦国的政治舞台,为秦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数百年的婚姻关系又一次复苏了。那一年我与你登上黄棘的祭坛,在天地众神面前庄严地约为兄弟。从秦国的山岗到楚国的丘陵处处洋溢着友谊的欢悦。但一个偶然的事件破坏了两国的关系,贵国太子杀我国高官而逃逸,这一事件并没有引起贵国的足够重视,我认为我国发兵为此事讨个说法也是情理之中。今天我这样讲,并不是要责备谁的意思,就让我承担一切过错吧。

我只想说,秦楚两国的友好不但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两国人民心底的呼声。两国宫廷数代以来有着相互通婚的传统,我的身上流着楚国的血,你的身上也流着秦国的血,还有什么比血缘更亲密的关系?还有什么比血缘更重要的利益?如果偶尔出现不睦,那也只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而解决矛盾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和谈。

就让过去的愚蠢、冲动和误会都随风而去吧。我代表我的国家诚挚地邀请阁下到武关商谈和平事宜,重续以往的盟约。兄弟两国齐携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楚怀王看完书信,又有那么一点动心。楚国的决策机构对楚怀王是否应该前往武关一事存有争议。理论上讲,这封书信背后的目的有三种:一、真诚的友谊,二、讹诈,三、秦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把戏的故伎重演。持第一种看法的人估计是没有了。持第二种看法的人以昭睢和已经失势的屈原为主,他们认为秦国是虎狼之国,背信弃义是他们的天性,坑蒙拐骗是他们的本能,大王不但不能去,楚国还应该加强边防的警卫工作。持第三种看法的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和楚怀王本身。子兰还劝说他爹:“父王,你得去,不去的话,秦国会不高兴的,秦国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子兰的支持坚定了楚怀王去秦的决心。但子兰的话中却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楚怀王在秦国有个三长两短,太子横又在齐国做人质,那么就该我继承王位啦。

楚怀王在子兰的怂恿下出门去见秦昭王。到了武关,关前的情形让楚怀王多少有点安心。只见武关上上下下修饰一新,关前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当地人敲锣打鼓,到处一派喜庆的气氛。城门两边垂下条幅:秦楚友谊天长地久,嬴熊情义海枯石烂。秦昭王面带笑容站在城门之上朝楚怀王挥手示意。

很显然秦国为欢迎楚怀王一行做了精心的准备。楚怀王刚才看到的只是一少部分,好戏还在后头呢。楚怀王领着随从走进城门,没走多远,锣鼓声嘎然而至,紧接着城门关闭,一队队秦兵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楚怀王围在当中。这时秦昭王也从城楼走下,一边走还一边脱外面的衣服和帽子,同时还冲着楚怀王不怀好意的笑,最后楚怀王才发现眼前的秦昭王是假的。就这样楚怀王被扣押。

当楚怀王失去人身自由的时候才彻底看明白了秦国的狼子野心。张仪、秦昭王的丑恶嘴脸在他的脑海反复闪现。楚怀王突然觉得自己活得的很窝囊,在被窝被媳妇忽悠,对内被大臣蒙蔽,对外被秦国玩弄,想来想去整个楚国也就昭睢和屈原是为他着想,于是不由地唱道:“得得,锵锵!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哎呀呀,我的三闾大夫。”楚怀王满腔悲愤,眼光中闪现着哀伤的神色。突然间楚怀王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总不能窝囊一辈子,即便不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得战斗。想到此,一股平生少有的悍气出现在楚怀王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