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精彩傀儡戏(第17/22页)
但比袁世凯更为吃惊的,当属武昌的黎元洪,他是实在搞不懂,明摆着的事,北洋军盛,革命军远不成气候,徜如果能够争取到袁世凯站到共和阵营,让中国免去战乱之虞,则如此贡献,给袁世凯一个大总统,并不为过。但孙中山突然抢入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却让一切都回归于原点。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事也不能怪人家孙中山,你一十七省的代表投票推举,孙中山如何好意思拒绝?徜孙中山拒绝坐到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上,岂不是冷了众位代表的心?
然而那一十七省的代表,脑壳里又是如何想的,怎么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突然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呢?
众望所归?
可是历史课本上白纸黑字的写着,当时的各省代表,均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们每天就琢磨一件事:篡夺革命胜利的成果。可如今这果子就在眼前,他们却突然脑壳进水,神经短路,放着果实不篡夺,却非要放进孙中山的饭碗里,这岂不是怪异到了极点?
再说众望所归,要知道,孙中山虽是中国革命的大领袖,可是他遭受到清廷的野蛮封杀,活动范围仅限于海外,海内诸人,对他的了解只能是源自于清廷的丑化宣传,再缺心眼的人也会知道,一个惨遭封杀,惨遭丑化的人,短时间内是很难获得众望的,更甭提所归了。
还是来看看那些非要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代表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吧。
时任奉天咨议局议长,东三省代表吴景濂,在解释他为什么投票给孙中山时,这样解释的: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闻中国革命,义军已攻下南京,返国到沪。乃与党人协商,并自谓伊在美募有美金千万元,兵船十只。如在宁组织临时政府,举伊为临时大总统,可将钱及船献出为政府用。此时各方为组织临时政府事,正无办法,孙中山为中国革命领袖,如能担任危局,各方实所赞同,商之代表团,亦认可。于是召集驻鄂各省之代表返宁,共同组织政府,并由驻鄂代表就近与黎协商,举孙为大总统,黎为临时副总统,黎亦赞成……
什么什么?吴景濂在这里说,他之所以把票投给孙中山,是因为孙中山自己说,他在美国搞到了千万美金,兵船十只,只要大家投票给他,他就把美金和兵船全部拿出来,贡献给中国革命,所以吴景濂就把票投给了孙中山。
哦,要是这样的话,孙中山能够获得美国的支持,搞到千万美金,兵船十只,当然可以再和袁世凯打上一段时间,所以大家选他做临时大总统,也无不可。
可是,孙中山到底有没有带美钞兵船回来呢?
【20.选票投给千万美金】
东三省代表吴景濂说,因为孙中山自己说,他在美国带回了大笔的钱,所以吴景濂才会投票支持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可吴景濂曾经被张作霖吓得从椅子上滑到地下,比较的丢人,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话,只是个孤证,不足采信。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
章仲和,朝廷的法制院副使,是和北方代表唐绍仪一块到上海的,并出任浙江省代表。他解释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因由时,说:
……却好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外面传言他得到华侨援助,带来大宗军费,人心更倾向于他,同盟会一般人,遂推戴为这次革命的领袖,在南京成立元帅府和立法机关……
章仲和在这里说,他没有听到孙中山亲口说自己带回来多少多少钱,但他知道些传言,传言说孙中山带回钱来了……
可市井传言这种事,怪不得人家孙中山吧?有人逮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人听到什么就信什么,这跟人家孙中山有关系吗?
所以孙中山不浮众望,于南京就职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任沪军先锋队参谋长的戢翼翘,亲身经历了临时大总统就职时的盛大场面,他回忆说:
……11月13日(公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自上海到南京就职,我和吴忠信等在下午四五点左右去下关迎接,结果未能接到,不知孙先生早在哪站下车了,大家只好回家。到家不久又接到通知,要我们晚上8点钟到制台衙门。我准时到达,才知道当晚中山先生就要就职了。我看见中山先生和胡汉民一起走进来,两人都穿着大礼服,戴大礼帽,胡汉民手拿文告,站在中山先生身边。中山先生宣誓就职后用广东话演讲,我根本听不懂。仪式很快就结束了,灯很暗,也没照什么纪念的相片。我们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草率,第二天才明白原来是赶在这天改元,用新历……
这就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的实际情景了。很明显,参加这次仪式的人,非常之稀少——若然是人多,一十七省代表络绎赴会的话,断无可能很快结束,单只一个吱哩哇啦唧唧呱呱把人凑齐,就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