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精彩傀儡戏(第18/22页)

不管袁世凯有多么的上火,临时大总统已经就任,木已成舟,这时候袁世凯再哭再闹,也是枉然。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于是革命党的二号人物,黄兴黄克强就带了自己的中学同学李书城,来总统府找孙中山拿钱——革命这种活,是一种高能耗的社会活动,需要大量、大量、大量量的钱。于是李书城详细记载了这次拿钱的经过:

……某晚,黄先生约我同见孙先生,询问向英、美借款有无头绪。孙先生当时正在看外国报纸。他放下报纸,回答说:外国人曾向我说过,只要中国革命党得到政权,组织了政府,他们就可同中国革命党的政府商谈借款。我就职以后,曾向他们要求借款,并已电催过几次,昨日还曾发电催问,请他们实践诺言。但今日是星期六,明日是星期日,外国人在休假日是照例不办公的,明日不会有复电,后天可能有复电来,我再告诉你。黄先生出来后,默默无言,心中似乎很着急的样子。以后他即未再向孙先生询问借款之事,只是求助于上海的资本家张謇等暂时应付急需。以后又过了几个星期,一直到总统府取消时,外国借款还是杳无回音……

这个老革命家李书城,不给力啊,看看他这段描写叙述,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感。场面中孙中山看着外文报纸,对黄兴说:今天星期六,明天星期天,这几天不办公哦,没钱可拿,星期一是不是有钱拿,这事到时候再说吧……这场面让出生入死的革命家黄兴,情何以堪啊。

好象嫌这段还不够狠,李书城在后面又揭了孙中山的伤疤,把孙大炮的绰号来由交待了个清楚:

……在向外国借款的问题上,孙先生比较乐观,而黄先生则认为外国政府如果攫取不到中国的特权,是不肯借款给我们的。当时在上海和南京方面的同志,对于获得外国政府的承认和借款,本抱有极大的希望,但结果都成泡影,因而他们对孙先生多不谅解,说孙先生只是放大炮……

很显然,临时大总统算是就任了,可是孙中山没钱给大家,这就让大家有点惊出意外了。最关键的是,李书城说“他们对孙先生多不谅解”——到了这里就已经全部明白了。不管孙中山是否说过他携带美钞兵船归国的话,但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故而投了他的票。这张选票,是投给千万美金的,投给兵船的。等投完了票发现孙中山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大家就不肯“谅解”了。

若然是这张选票投给孙先生的风骨与人格,大家又有什么理由不谅解?

总而言之,麻烦大了。

【21.不娶老婆不吃肉】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的头一桩事,就是应对时局的态度。

所谓时局,就是对北洋袁世凯,是继续和谈,还是出动军队开打?

如果要是打的话,显然不能让孙中山一个人去北京找袁世凯单挑,这事得各省出粮出枪,组成联军才成。

但是各省代表会答应这个条件吗?

就算是答应,他们也做不到。

这时候曾在武昌前线死守汉阳兵工厂三日三夜的华侨敢死队马超俊,赶到了南京,谒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正畅谈时,黄克强以陆军部长的身份,着陆军上将戎装,佩剑,来谒总理。我见到他后,想到死守汉阳兵工厂一段惨痛回忆,不觉怒火中烧,责骂他说:你做大官了,升得好快呀,你要我们死守汉阳兵工厂,不但援兵不来,你自己却溜到上海了。想到广东同志牺牲惨重,直欲饱以老拳,经总理排解而作罢。

马超俊先找黄兴算了老帐,这才回到正事上来:

……时值南北议和,双方代表下在上海蹉商。我问总理:为什么不乘革命军新兴的锐气,将北方腐败的恶势力,彻底肃清,以求一劳永逸?今日言和,未免养痈贻患。总理说:我与你的主张完全一样。但现在各省都督,多以兵力不允,主张谈和,各省推选的参议员,也认为不宜用兵,为民请命。如果我坚持非用兵不可,颇有贪恋禄位的嫌疑。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想,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看看这段记载,原来当时大家果然不乐意打架。

可是孙中山说如果他要非打不可,就会有“贪恋禄位之嫌疑”,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这件事,老革命家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中有所提及:

……英帝国主义虽然也和孙中山先生拉点关系,但这就更显示它的奸诈。正因为中外反动派勾结成功,一致压迫要讲和,所以孙中山先生反对和议的主张,遭到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绝大多数有力人物的非难。汪精卫甚至对孙中山先生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在各方面的包围下,孙中山先生后来也就不再坚持已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