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第3/4页)

看到这,吕宋乱相,周宁与地方官的争斗,甚至之前看到薛雪和陈万策似有不睦,桩桩事都涌上李克载的心头,让他忽然觉得,段宏时所言不是未来之事,现在似乎已有征兆。

书看到一半,后面还有大量关于“今人世,钱为本”的分析评述,但李克载心思已经乱了,再看不下去,脑子里就转着杂念,辗转反侧,半夜才近合眼。

可能是刚刚入睡,就被唤醒了,听行宫脚步声杂乱不定,心脏如一块铅重重沉下。

圣道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寅时三刻,“英纪天时”为凌晨三点五十分,段宏时辞世,享年八十五岁。

“你的老夫子,我的老师……走了。”

行宫御书房里,李克载单独与父皇相谈,见父皇眼圈一片红肿。

“下午你在时,老夫子举起了三根手指,说他还有三桩心愿未了。”

父皇找他,显然是要解释之前为何要带他跟老夫子见面,李克载不敢插嘴,就静静地听着。

“第一桩,是逐鞑清,复故土。”

想到依稀听到的十年,李克载明白了,那是父皇向老夫子许下的承诺。

“第二桩,是老夫子在段家一脉的传承……不是克铭,是克铭将来的儿子。”

李克载本还吓了一跳,以为二弟要改姓段,听到这话才松了口气。

“第三桩,你看了老夫子的书吗?”

父皇接着这么问,李克载赶紧点头,心说还好刚才看了,只是没看完。

“那么,周宁的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父皇忽然来了这么一句,李克载脑子有些懵了,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不该接控状,不该许诺代为上告。

可再想到天庙里的歌声,那个小天女专注的神情,李克载渐渐回复了勇气,既是错的,就该纠正!母亲不就是一直这么教导自己的吗?

李克载鼓足了心气道:“儿子觉得,有过必罚!有罪必究!”

御书房里沉寂了好一阵,然后父皇没头没脑地转开了话题:“第三桩事,老夫子请立太子……”

李克载脑子嗡一下就炸了,他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话,但他本身是非常恐惧这事的。倒不是怕什么历代残酷的储位之争,而是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尤其自己的爹爹把那龙椅坐得那般辉煌神圣,没人配接着坐下去。

自己这爹爹是开国皇帝,还不是简单的开国皇帝,老夫子的《新三代论》就说得很明白,是开新世的皇帝。而之前辞世的翼鸣老道,以及徐灵胎、叶重楼那帮天庙头目嘴里,爹爹更被私下说成是跟老庄孔孟墨翟并列的圣人,而且是末圣。

不仅名位和威望高于历代皇帝,自己这爹爹的权柄也重于历代皇帝。别看在大义上爹爹不是君父,可在实权上,他这爹爹创下皇帝直领军、法、钱粮和外事等权的经制,虽然现在一桩桩都在往外抛,但没哪个皇帝能像他爹爹这样,说要打谁,说要养多少军队,没有臣子有权吱声。

当然,爹爹这皇帝对内的权就少得可怜了,不能向国库伸手,不能说杀谁就杀谁,甚至收多少税,都得跟东西两院商量着办,人家铁了心的反对也只能干瞪眼,甚至报纸上冷嘲热讽,满纸春秋,爹爹也只能受着,不过这反而坐实了圣贤之君的名声……

再说功业,鞑清盛世揭竿而起,数年立稳了脚跟,气死康熙,逼“死”雍正,现在的乾隆还是被爹爹扶起来的。

对外就更不必说了,打败西班牙,囊纳吕宋乃至南洋,独得南洲百万里之地,甚至东洲都占了一脚。现在四面开花,除了鞑清故地和西域,争的都是华夏数千年来都没涉足过的异乡他地。

于军,龙旗飘四洋,红衣震河山。

于民,家家得生计,温饱已是耻,富足不难得,有手又有心。

于士,天庙固人心,学堂声琅琅,千万野游儿,尽皆在学乡。

还有太多,根本就说不过来……在李克载心里,父皇的形象就是那面双身团龙旗,若他不是皇子,只是普通的海军副尉,满心想的也是为这面旗帜而战,纵死也不悔。

尽管父皇自小对自己就没太板着脸,总是亲切温和,但帝王乃至圣人的威严就蕴在亲情之后,李克载越年长,就觉这威压越重。

要他接过父皇的位置?他怎么可能干得好!?到时国人怕都会说,唉……陛下的儿子就是这个样子?真是让人失望。

是的,怕让国人失望,怕现在已到了黄泉的老夫子失望,怕日后也去跟老夫子为伴的父皇失望,怕几乎是溺爱着自己的母亲失望。

所以李克载始终抗拒着这一天的到来,他……患有“太子过敏症”。

因这恐惧,他满脸是汗,下意识地就想推辞,同时也想,照着古时的礼法,他也必须做出推辞的样子。却不料父皇道:“老子的责任当然得儿子来背,你既是最大的一个,自小又爱武,有武人之心,除了你,还有谁能背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