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解偈语秉烛山中夜 敲竹杠先说口头禅(第5/8页)

却说隆庆皇帝死后,孟冲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已有心让位给冯保。新皇上登基前两天,孟冲就差不多把自己值房里的东西收拾清楚了。并派人去把冯保找来,恭敬地说:“冯公公,司礼监掌印这把交椅,本不该让我来坐,论资历名望,都该是你。只怪他高胡子推荐了我,没法子,胡乱当了两年,也就挡了你两年的道。现在,我把这把交椅还给你。你看看,这值房我都收拾好了,你随时都可以搬进来。”冯保一笑,说道:“孟公公也是宫里头的老人了,怎讲出这等没规矩的话,你的掌印太监是先帝任命的,又不是什么私物,可以随便送人。”孟冲答:“如今先帝宾天,新皇上眼看就要登基,走马换将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你是新皇上的大伴,坐进这值房是迟早的事,我孟冲坐在这位子上,好比是戴碓臼玩狮子,自己累死了,别人还说不好看,何必呢,不如趁早让给你,我这就去乾清宫向太子跪奏。”孟冲这份主动,倒是出乎冯保意外,尽管他心中高兴,表面上还是虚情假意把孟冲劝阻一番。昨日,新皇上任命冯保为司礼监掌印的中旨颁下之前,孟冲就已向冯保办理了交卸手续,然后蔫耷耷地回到了丁香胡同。这处私宅是隆庆皇帝赏给他的,平日里在宫中办事,很少回到这里来居住,就是偶尔来住一夜,也是天不亮就慌着赶回宫中。今儿早上,他第一次睡了个懒觉。其实他仍是鼓打四更就醒了,一咕噜坐起来,正要唤小童服侍穿衣,这才想起现在已是赋闲之身。禁不住鼻子一酸,含了两泡眼泪,又懒洋洋躺下去,蜷在炕席上想心思。思量自己的升降沉浮,感到人生如梦,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因此便想到把昭宁寺的高僧请来。

听说冯保登门造访,正在静心聆听佛法的孟冲吓了一大跳,不知是祸是福,便把高僧丢在书房里,踅身到客厅里来。

“冯公公,是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孟冲一落座,就一脸奉承地寒暄起来。

冯保笑了笑,说:“孟公公这么说,倒有些责怪我的意思了。”

“哪里哪里,我是说你冯公公现在是大忙人,怎么还有空到我这荒宅子里来。”

“昨儿夜里就说来看你,因忙着新皇上登基的事,分不开身。故拖到今天。”冯保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四周,又把孟冲打量了一番,接着说,“看你的气色还不坏。”

孟冲实人实语:“今儿上午我还闷得慌,请了个高僧到家里来,为我宣讲佛法,堵在胸口的那块石头,总算搬开了。”

孟冲说着就笑起来,冯保虽也跟着一起笑,却多了一道心眼,问道:“高僧是哪里来的?”

“昭宁寺的。“

“昭宁寺的?”冯保耸了耸鼻子,书房里飘出一股檀香味。冯保伸头朝连着客厅的书房看了一眼,问道,“方才我在门口落轿时,还听到了木鱼声,是你敲的还是别人敲的?”

“就是那位高僧敲的,他教我念经。”孟冲回答,他想把这件事支吾过去,便改了话题说,“冯公公带来的人呢?”

“都在轿厅里歇着。”

“呀,这怎好怠慢。老杨!”孟冲扯着嗓子喊来管家,吩咐道,“去弄些酒菜,把冯公公手下班头好好侍候。别忘了,临走前每人封几两脚力银。”

老杨退下办事去了。冯保不置可否,依旧望着书房,问孟冲:“孟公公,那位高僧还在里头吧。”

“啊,在。”孟冲回答。

“能否请出来相见,我也正想听听佛法。”

孟冲知道冯保这是多疑,怕里头藏了什么是非之人,连忙起身走回书房,领了一个约摸六十来岁身披玄色袈裟的老和尚出来。

老和尚显然已经知道冯公公的来历,一进客厅就朝冯保双手合十行礼,说道:“贫僧一如与冯施主结得佛缘,好在这里相见。”

冯保也起身还了一礼,坐下说道:“你就是一如师傅!久仰久仰。听说你在昭宁寺开坛讲授《妙法莲华经》,京城善男信女蜂拥而至,把个昭宁寺挤得水泄不通,可见一如师傅道行高深。”

一如答道:“阿弥陀佛,那是佛法精妙,吸引了十方施主,不是贫僧的功劳。”

冯保转头问坐在一如对面的孟冲:“孟公公,你今儿个向一如师傅请教什么?”

“一如师傅为我讲授《心经》。”

“《心经》?好哇,讲了多少?”

“讲了差不多三个时辰,才讲了第一句,”孟冲挠了挠后脑勺,想了想,结结巴巴念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这一句。”

“请问哪五蕴?”冯保跟着发问,见一如和尚准备回答,他连忙摆手制止,笑道,“我是问孟公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