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美国驻日公使谭恩在东京提出清政府媾和的两个条件那天,第二军的大山大将把占领旅顺的战果电告广岛大本营。电文如下:

第二军自二十一日拂晓进攻旅顺后方碉堡,敌军自始至终顽强抵抗。我军终于在上午八时半占领毅宝营练兵场西方的碉堡群,下午二时攻入旅顺,四时占领黄金山炮台,夜十一时半占领八里仓以南的碉堡群。二十二日上午,全部占领其余海岸诸炮台。我方死伤二百余人,伤亡、俘虏敌人未详,缴获大口径火炮、弹药等战利品甚多。

大山大将

二十二日上午八时

驻扎旅顺的清军总司令是提督宋庆。

宋庆丢了九连城,接着又放弃凤凰城,一再撤退。

辽东半岛告急,清政府命令宋庆救援旅顺。不知宋庆是被日本第一军追赶,还是要赶赴旅顺同日本第二军作战,反正军队是移动了,但终于没来得及。

防守旅顺的是在朝鲜打过仗的提督黄仕林。他是淮军的将领。辽东半岛的铭军和毅军主力随宋庆出征,剩下的除了庆军六营,全是新招募的补充兵。训练不足,武器也都是旧式的,士气无法提高。

旅顺船坞总办龚照玙是驻外公使龚照瑗之弟,担当司政长官,是正四品道员。他主要管理民政、港湾和船坞等。他以“不是武官”为由,想站在战局之外。

利用掌管港湾之便,准备好船只,首先逃跑的,就是龚照玙。新兵中甚至有不会放枪的,他们换上便装,又钻回百姓当中去了。

大屠杀事件遭到世界舆论的责难时,日本政府辩解说,被害者不只是非战斗人员,是脱了军服的军人。的确,其中有许多是脱掉军装的军人,可是,日军官兵们所屠杀的远远不止那些人。前述窪田仲藏的《从军日记》中记述,有人杀了四十名妇女。日本政府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居然说什么“没有违反国际公法的杀戮”。

士兵们逃到民间,将领们想乘船逃往山东半岛,但没来得及登上大船,只有北洋舰队全部转移到威海卫。

提督黄仕林、水雷营帮带孔玉祥等人在海上翻了船,被商船救起。姜桂题、程允和等将领也逃跑了。只有徐邦道孤军奋战,尤其勇敢。

把北洋舰队从旅顺转移到威海卫,可能是一开始就有放弃旅顺的打算。旅顺那里都是新兵,北京知道得很清楚。

尽管思想上有所准备,但旅顺失陷对北京朝廷仍是个很大的打击。这样一来,渤海的制海权也落入日本之手。威海卫是海军基地,但那里连修理舰船的船坞也没有。北京指示威海卫的丁汝昌:“勿随意出洋,致使舰船损伤。”这等于说,不要出战。

一旦渤海任日本舰船自由行驶,北京和天津就成了战争的前线。

最近,在天津发生了士兵骚乱。

“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把士兵们摆在前线上,将领们总是先逃跑。”

“听说最先逃跑的是提督和总兵一类的将军老爷们。”

“这回日军来攻打天津,让那些大官们站在第一线上试试。”

“对,那些家伙不可信,得咱们在他们背后监督才行。”

士兵们酗酒后在街头闹事。本应该守在营房内,却几乎全部外出,再也没有什么卫兵和哨兵。都是如此,也无法处罚。

平时各种军情联络极为缓慢,可战败的消息却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军官们逃得快,确属事实。人们把这个事实夸大地传来传去。

“让士兵列队抵挡子弹,他们好逃跑。为救一个将军的命,白白死了三百名士兵!”

士兵们对这种传言坚信不疑,是观察那些长官平素的言行的结果。

清政府军队已陷于无政府状态,根本不可能打仗。

“听说皇帝要逃往西安府?”

“带着老婆、孩子,成群成串……”

“咱们这帮人挡枪子儿?”

“那还用说,还能是什么角色!”

皇帝蒙尘的谣言也传开了。这也不算谣言。旅顺失陷之前,失掉渤海制海权时,朝廷里就研究了从北京这块险地撤退,迁移到陕西西安一事。

“皇帝往西安逃,可不会让我们给护卫呀!”

“准是八旗兵,他们都是满人嘛!”

“可是,那些家伙们能打仗吗?”

二百多年来,作为中国的主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八旗兵,本应当是一支精锐部队,现在却成了一种装饰品。他们没有战斗力,四十年前太平天国战争时就已经证明了。

不得已而重新组织能够战斗的军队,曾国藩创建了湘军,李鸿章创建了淮军。八旗军不具备战斗能力,此事天下皆知。

“那还用说!他们不能打仗,早就名声在外了。不用他们,也不用我们,那究竟用谁来保卫皇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