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十(第2/5页)
托马斯·曼跟其他纳粹党的怀疑者们一样关注着纳粹势力的发展,他决定发表讲话“呼吁理智”。这个讲话被称为“德意志致辞”而载入史册。托马斯·曼直言不讳地称纳粹主义是:“怪癖野蛮行径的狂潮,低级的蛊惑民心的年市上才见的粗鲁。”“群众性痉挛,流氓叫嚣,哈利路亚,德维斯僧侣式的反复诵念单一口号,直到口边带沫。”
米塞斯说:“如果没有可看得见的国民,就没有可看得见的国家。”
因为教会公开为国家暴政辩护,朋霍费尔不能忍受,决心与之决裂。他不但拒绝担任牧师,而且动员所有拒绝国家主义的牧师放弃职务。1933年10月,在动身前往伦敦教区工作前夕,他向学生告别说:“现在正是在安静中坚持的时候,并且要在德国基督教会的每个角落埋下真理的火种,好让整座建筑一同烧尽!”
洛尔迦对美国人的总体印象是:友好开放,像孩子。“他们难以置信地幼稚,非常乐于助人。”而美国政治系统让他失望。他告诉父母说:民主意味着“只有非常富的人才能雇女佣”。他生来头一回自己缝扣子。
在“慕尼黑协定”谈判之后,一再让步的张伯伦与希特勒签署了“英德宣言”,宣布两国“彼此将永不作战”,“决心以协商办法”解决一切争端。张伯伦对这一纸互不侵犯的宣言十分满意,回到伦敦即得意地对欢迎他的人们挥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宣言,他说他带回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从今以后,整整一代的和平有了保障。”“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
1939年初,奥登到了美国。乔治·奥威尔称他为“哪里没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那种人”。奥登对他的祖国和英国人感到忧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却在纽约。但奥登怀疑诗影响人们政治命运的能力。“你可以写一首反希特勒的诗,”他说,“但你阻止不了希特勒。”
尽管法国抵抗力量在德国人面前瓦解了,戴高乐看到:战争并未结束,而只是真正的开始。那时看到这点的法国人并不多。他飞到英国,决定继续抵抗,即使他的政府不愿抵抗。他坚持说:“法国输掉了一次战役,但是并没有输掉这场战争。”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对敌人作出的最引人注意的回击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占领法国期间,一个德国军官来到了毕加索的画室,这里正陈列着一幅巨大的该壁画的复制品。“哦,这是你的杰作了。”德国军官说。毕加索厉声地说:“不,是你们的杰作。”
1941年12月7日,日本驻美国大使拜会美国国务卿赫尔,他们递交备忘录,宣称:即使今后继续谈判,日本也不会跟美国达成协议。此前,日本已经偷袭了珍珠港。赫尔说:“在我整整50年的公职生活中,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颜无耻、充满谎言和狡辩的文件。”
很多人反对罗斯福的租借法案。参议员塔夫脱抱怨说:“出借作战装备非常像是出借橡皮、口香糖。你是别想收回来的。”参议员雷诺兹坚决主张,应当等到英国的富豪们把他们的城堡式庄园、骏马、名犬和珠宝统统都献出来以后,再来要求美国的“仅有一条吊裤带的工装裤阶级”出钱。惠勒参议员甚至扬言,租借法案将会使“每4个美国儿童毁掉1个”。愤怒的罗斯福说:“这实在是我这一代人之中公开说出来的最混账的话。”
茨威格并未失去对人类的信心,在这部生前最后的散文作品中,他写道:“每一个影子毕竟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和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他相信人类的文明必将在新的大陆得到延续,于是他描写了新的辽阔的阿根廷,充满希望的美丽的巴西,“人们应该超出欧洲去思考问题,不要把自己埋葬在渐渐死去的过去,而是要共享历史的再生”。
在德黑兰会议上,有一次丘吉尔争论说,在法国过早开辟“第二战场”会导致成千上万盟军士兵无辜丧命。斯大林附和说:“死一个人是场悲剧,死几千人就变成统计数字了。”
1943年初,罗斯福和丘吉尔率领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943年进攻西西里,进攻法国的作战延至1944年。在会议结束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称:“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意、日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在签订投降协议时,日本代表重光葵情绪失控,手足无措。麦克阿瑟吼道:“告诉他在哪儿签字!”在日方签字以后,麦克阿瑟坐在桌边签署英文版的文书,他用一支钢笔写下了“道格拉斯”,用另一支写下了“麦克”,用第三支写下了“阿瑟”。然后他在签署日文版文书时又表演了同样的小拼字把戏。这样共有6支笔——一支赠予温赖特,一支赠予帕西瓦尔,一支赠予西点军校,一支赠予海军学院,一支赠予国家档案馆,还有一支小小的红色钢笔,笔杆上镌刻着一个镏金的名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