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第四(第5/7页)
1960年11月16日,盖博正在翻阅的一本杂志突然从手中落下,他在妻子的最后热吻里闭上了眼睛。盖博在《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一角的成功,标志着他艺术事业的最高峰。当时的美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克拉克·盖博吗?”
海明威的名字是与硬汉的形象融为一体的,他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写作习惯——站着写作。1961年7月2日,他去世后,墓志铭刻着一句话:“恕我不站起来了。”
1962年8月5日,玛丽莲·梦露神秘去世,年仅36岁。她才华横溢,却一直未摆脱“美丽而愚蠢”的形象,她说过:“在好莱坞,人们愿意用1000元交换你的吻,但只愿意付5毛钱买你的灵魂。”
1963年2月11日,诗人普拉斯走到了楼上孩子的卧室里,放下了两杯牛奶、一碟面包和黄油后,她回到了厨房,用毛巾死死地堵住了门窗的缝隙后,打开了煤气……她写诗说:“死去,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善于此道。”
1964年5月27日,印尼总理尼赫鲁遗恨而亡。他死前的中印关系、印巴关系仍在敌意之中。他曾如此梦想:“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逝世,享年91岁。1月30日,英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此前他曾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我曾取得过很多成就,但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1965年9月4日,人道主义者史怀哲逝世,90岁的他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他被葬在医院旁边他夫人的墓边。简朴的墓前,经常有黑人来献上鲜花。
1966年12月15日,沃尔特·迪斯尼病逝。他的名言是:“向着未来走去。”而“一切都从一只老鼠开始”,他成了“米老鼠之父”。
1967年10月9日,39岁的切·格瓦拉被枪杀。一位当地妇女剪下了他带血的头发,转给了他的古巴亲人,闻讯赶来的神甫清扫了留在地上的血迹,神甫想对他说:“上帝相信你。”据说他死后的样子酷似受难的基督,他的遗言是:“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享年87岁。这个出生后18个月就失聪失明的聋哑人,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她的名言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968年12月21日,小说家斯坦贝克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他关心自己的国家:“战后的美国社会是富有了,但产生了一种厌倦情绪、一种消耗性的病态。”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溘然长逝,终年79岁。他要求火化遗体,但遗体被保留了下来。越南劳动党中央发布讣告:“在胡志明主席患病期间,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日夜守护着他,并委托一位有资格的和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医生组成的小组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治疗。每人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力量,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把主席的病医治好。但是由于他年事很高,病情严重,胡志明主席与我们永别了。”
1970年9月28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他被称为“正确独裁者”。几十万人为他送葬,人们唱着:“世间唯一的神安拉,纳赛尔是他的爱儿。”
1971年1月10日,夏奈尔独自为即将到来的时装发布会工作到很晚很晚,凌晨时她服用安眠药睡了,却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夏奈尔的哲学是:“我解放了身体。”
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逝世。两天后,苏联人民才得知这一消息。这天的《真理报》上刊载了一条短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特别养老金领取者赫鲁晓夫逝世,终年78岁。”没有讣告,也没有提葬礼的时间和地点。
1972年4月16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杀,在被送往急救途中,他对司机说了最后一句话:“路这么挤,真辛苦你了。”这个“新感觉派作家”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1973年4月8日,艺术巨人毕加索去世,享年92岁。他曾经说过:“我不怕死,死亡是一种美。我所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那是时间的浪费。”
1974年8月26日,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死于癌症。在去世后4年,他的《价值标准的自述》与公众见面,书中用超越世俗的一笔作为结尾:“我死后,我身体里的分子将回到大地和天空中去。它们来自星辰,而我就是星辰。”
1975年11月20日,83岁的弗朗哥死了。弥留之际的弗朗哥是痛苦的,医生不得不用手指塞进他的喉咙抠出窒息着他的血块,他对医生说:“死也这么费劲。”弗朗哥死后,国内有些人用香槟酒庆祝,大街上空空荡荡,悄然无声,人们长期的积怨倾泻在这种空荡和安谧之中。著名诗人阿尔维蒂说:“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刽子手死了,地狱的烈火烧他,也不足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