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兵 制(第9/11页)
五代时,整顿军政者,起于周世宗。薛《史·本纪》:显德元年二月,“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阙下,仍目之为强人。帝以 捷勇猛之士,多出于群盗中,故令所在招纳。有应命者,即贷其罪,以禁卫处之。至有朝行杀夺,暮升军籍,仇人遇之,不敢仰视。帝意亦患之,其后颇有不获宥者。十月,大阅,帝亲临之。命今上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复命总戎者自龙捷、虎捷以降,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改侍卫马军曰龙捷左右军,步军曰虎捷左右军,见《五代会要》。一一选之。老弱羸小者去之。”其策皆宋世所沿也。
唐末五代,有一极残暴无道之事,黥兵士之面是也。《通考·兵考》:“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殁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帝乃命凡军士皆文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乡里亦不敢容,由是亡者皆聚山谷为盗,大为州县之患。至是,诏赦其罪。自今文面者亦听还乡里。盗减什七八。”此文出《五代史补》,《通鉴》亦采之。又引吴氏《能改斋漫录》曰:“《五代史·刘守光传》:天祐三年(906年),梁攻沧州。仁恭调其境内,凡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皆黥其面,文曰定霸都。士人则文其腕或臂,曰一心事主。得二十万人。此据薛《史》。欧《史》亦载此事,而辞较略。《通鉴》云:下令境内:军发之后,有一人在闾里,刑无赦。或谏曰:“今老弱悉行,妇人不能转饷。此令必行,滥刑者众矣。”乃命胜执兵者尽行,得兵十万。薛《史·赵凤传》云: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黥其面。为儒者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故苏明允《兵制篇》曰:屯田府兵,其利既不足以及天下,而后世之君,又不能循而守之。至于五代,燕帅刘守光又从而为之黥面涅手,自后遂以为常法,使之不得与齐民齿。余按陶岳《五代史补》,乃云:健儿文面,自梁太祖始。梁、燕皆同时,则文面又不特始于仁恭也。”愚按薛《史·朱汉宾传》云:梁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颊,立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曰落雁都,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梁攻兖郓,起于景福元年(892年),越六年,为乾宁四年(897年),而朱瑾亡奔淮南,尚在天祐三年(906年)之前九年。然则梁祖之黥其士,确在刘仁恭之前;事果始于落雁都,则朱瑾之黥其士,又在梁祖之前也。然处相同之境地中,恒易为相同之事,亦不必相师耳。
唐兵之种类甚多。《旧书·职官志·兵部》云:“凡兵士隶卫,各有其名。左右卫曰骁骑,左右骁卫曰豹骑,左右武卫曰熊渠,左右威卫曰羽林,左右领军卫曰射声,左右金吾卫曰佽飞。东宫左右卫率府曰超乘,左右司御率府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曰直荡。总名曰卫士。”此皆来自折冲府者。又曰:“凡左右金吾卫有角手,诸卫有弩手。”此亦卫士,而以其技名。又曰:“左右羽林军有飞骑及左右万骑、骑。天下诸军有健儿。凡关内有团结兵。秦、成、岷、渭、河、兰六州有高丽、羌兵。黎、雅、邛、翼、茂五州有镇防团结兵。天下诸州差兵,募取户殷丁多,人材骁勇。选前资官、勋官部分强明,堪统摄者,节级擢补主帅以领之。其义征者别为行伍,不入募人之营。”此等则皆取之别有其途者矣。
健儿之名,盖起开元之世?唐长孺谓疑即开元二年(714年)大募壮勇士之称号。八年八月,诏云:“宜差使于两京及诸州,且拣取十万人,务求灼然骁勇,不须限以蕃、汉,皆放番役杂科,惟令团伍教战。仍敕幽州刺史邵宠,于幽、易两州,选二万灼然骁勇者,充幽州经略军健儿,不得杂使,租庸资课并放免。”《册府元龟》百二十四。则健儿似专以争战为事。《通鉴》: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平卢行军司马许杲,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淮南节度使崔圆,令副使张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是岁,上召万福,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讨杲。万福至州,杲惧,移军上元。又北至楚州,大掠。淮南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追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劝所逐。自劝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杀之。元甫将厚赏将士。万福曰:“官健常虚费衣粮,无所事。今方立小功,不足过赏。请用三分之一。”胡《注》曰:“兵农既分,县官费衣粮以养军,谓之官健。犹言官所养健儿也。”十二年五月,“诏自都团练使外,悉罢诸州团练守捉使。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二者之别,灼然可见。然团结虽系土著,官健并发家粮,亦非浮浪人也。《旧志》之说,盖即据开、天时制言之。《建成传》云:建成令庆州总管杨文干募健儿送京师,则以后来之名,追述前事。然俗必先有此名,官家乃从而用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