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阵列溃乱(第2/4页)

对英国人来说,当时的情况令人非常气恼。英国盖伦帆船总体上要比西班牙盖伦帆船吃水更深,而加莱赛战船远比任何一方的盖伦帆船吃水更浅。“圣洛伦索”号搁浅的地方太靠近海岸,以至于滞留身后的英国人无法用炮火摧毁敌船。为此霍华德派出一支由舰载艇组成的小型船队,打算登船攻占“圣洛伦索”号,它们一会儿要与这艘加莱赛战船展开猛烈对攻。“圣洛伦索”号倾侧得太厉害,因此没有一门火炮可以瞄准目标,但正是由于这一事实,这些火炮恰好为船员提供了庇护,让舷侧更加难以攀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舰载艇转身从向海一侧小心翼翼驶过“圣洛伦索”号——借助朝向陆地一侧的侧舷栏杆虽然更有利于攻占该船,然而此处的水太浅,很难绕到那一边去——它们利用小型武器连续发起猛烈的进攻,但也遭到了同样猛烈的回击。围绕登船发动的一连串尝试未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们被西班牙人的火力击退,艇上开始出现伤员,甚至有人战死。孰料就在此时,堂雨果·德·蒙卡达被一颗滑膛枪的子弹击穿了头颅,看到这一幕,遵照他的命令坚守岗位的士兵自忖前景渺茫,便终止了战斗,他们从朝向陆地一侧较矮的围栏那里跳船,蹚水而行,挣扎着爬上岸去。英国水手则已经攀上了“圣洛伦索”号向海一侧的围栏,穿过了栏杆下的炮眼。

依据征服惯例和战争法,加莱赛战船上的战利品属于这群英国人,加莱总督古尔丹也承认了这一点。每个人或举或抬,船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很快就被洗劫一空。但是加莱总督提醒他们,船舶本身及其火炮、索具应当归自己所有,当他察觉到这帮人不仅把自己的警告当耳边风,还有意趁机劫掠,对围聚在海滩上观看战斗的加莱市民下手时,古尔丹下令城堡驻军向英国人的小艇开炮。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小艇的船员退回自己的母船,而甲板上的霍华德早就急不可耐地想要加入远方的另一场海战了。

让一支强大的分队枯等数个钟头而不能参加一场大战,只是因为劫掠了一艘搁浅的战船,这个原因看上去有些蹊跷。但是应当记得,“圣洛伦索”号的级别令人惊叹,她是这个级别的战船中最强大的一艘,在海峡内的战斗中让英国人吃了不少苦头,因此霍华德在谨慎却明智地考虑了自己的任务后感到,为她逗留是值得的,在弃她而去之前,要确保她永远无法重归战斗。返回的小艇向他作出了这方面的充分保证,绝不会有人能够让“圣洛伦索”号再一次回归海面。事实也确实如此,“圣洛伦索”号日后果然躺在加莱城堡之下烂成了碎片。与此同时,霍华德下令转舵,朝着火炮声的方向赶去。

关于无敌舰队在格拉沃利讷附近的最后一战,正如此前发生在海峡内的诸多战斗一样,我们只能捕捉局部的浮光片影。双方舰队中没有一个人留下令人满意的记录,哪怕只是有关某一艘船的行动内容。海面上充斥着噪音、烟尘,眼前尽是险境、乱局,要在过短的时间里完成过多事务,同时又很难辨认出他人的举动,所有这些交织一处,足以淆惑视听、扰乱心绪,更遑论其他的不利因素了——首先是我们早先曾提及的一则事实,即这场战役的参与者中没人能在领会新武器、新战术的使用诀窍上达到要求,第二点则缘于周一的客观环境,这是双方头一次在恶劣天气下对战,强风、怒浪和有限的能见度都让战况更加错综复杂。

然而另一些事似乎又是清晰的。到了早上,风向一定转向了西南偏南,风力至多不过是强风罢了,又或者可能达到了疾风的程度。“圣马丁”号以及陪伴左右的其他船只纵然只张起了较小的风帆,想必也正顺风前进,穿越多佛海峡进入北海,“圣马丁”号仍然殿后,“圣胡安”号和另外一到两艘战船则处在下风向。即使到了这一刻,梅迪纳·西多尼亚还在惦记如何召回迷途的船只,想要将它们从危险的敦刻尔克海岸引向深水区。也许他打算让流散到下风向的船只围绕里卡德的“圣胡安”号组队,让离自己更近的船只回到旗舰“圣马丁”号周边。不过没有人提到过这些。无论如何,他北上的动向引发了英国人的尾随,并且延后了战斗爆发的时间。

第一个点燃战火的是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复仇”号,这正是海军大臣委派给他的任务。在英国人靠近的时候,西班牙旗舰抢风调向,在前方转身将侧舷炮亮给敌人,而后顶风停住,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双方都不主动发动攻击,等待“复仇”号和“圣马丁”号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英国人这一回下定决心要让每一发炮弹物有所值,西班牙人由于弹药所剩无几,也不得不力求每一发都击中目标。故而,直至双方来到“滑膛枪射程的一半距离”(100 码?),“复仇”号才相继发动船首炮和侧舷炮,对于德雷克的攻击,“圣马丁”号也用雷霆般的炮击报以回答。有可能正是在这一轮互射中,就像翁博蒂尼所说的,“复仇”号的船体被“各种型号的加农炮弹击穿”。芬纳和他的“无双”号紧随德雷克赶到,在他身后还有德雷克分队的其他船只,每一艘都在就位之后立即发动侧舷炮,同时也要承受遭到“圣马丁”号回击的风险。随后全体分队却在指挥官德雷克的带领下向东北方向进发,暂时消失在了所有存世文献的空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