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经验”(第3/5页)

我们都知道的,医院里的普通双人间是很小的——但她的亲人们每天看望她;除了她的丈夫,还有她的儿子、儿媳、六七岁的孙子以及女儿、女婿。她丈夫是建筑工地的临时伙夫,其他亲人都生活在农村。父母在城里打工儿女们却是茶农,这样的情况是不多的。

从早到晚她的床边至少有三个亲人——两个大人和她的孙子。而晚上,医院是要清房的,只允许她的一个亲人陪助她,她的孙子就每每躲在卫生间甚至床下,熄灯后与陪助的大人挤在一张窄窄的折叠床上睡。白天,那小孙子总爱看电视,尽管她一再提醒要把音量开到最小,还是使我的学生感到厌烦。并且她的亲人们几乎天天在病房的卫生间冲澡、洗衣服,这分明是占公家便宜的行为!我的学生内心里难免会产生鄙视。

“我本来打算要求调房的,但后来听医生说她得的是晚期肠癌,已经扩散,手术时根本清除不尽,估计生命期不会太长的。我就立刻打消了调房的念头,怕换成别人,难以容忍她那些亲人。老师,我这么想对吧?”

我的回答当然是:“对。”

后来,那女人的工友们也常来看她,我的学生从她的工友们的话中得知——二十余年间,她义务献血七八次;她是她们的组长,她受到的表彰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总之她是一个好人,好环卫工人。

那日她的工友们走后,我的学生已对她心生油然的敬意了。

而她却说:“别听她们七嘴八舌地夸我,我身体一向很好,献血也是图的营养补助费。”

她说她献血所得的钱,差不多都花在孙子身上了。

她的话使我的学生几乎落泪,同时也更尊敬她了,因为她的坦率。

她说她是他们大家庭的功臣,她丈夫的工作也是她给找的。因为有他们夫妇俩在城里打工挣钱,经常帮助儿女的生活,儿女才逐渐安心在乡下做茶农了,生活也一年比一年稳定和向好了。也正因为她是这样的母亲,她一生病,亲人们自然全来了。

她说她和丈夫租住在一间十二三平米的平房里,舍不得花钱,没装空调,正值炎热的日子,她的亲人们特别是小孙子更愿意待在病房里——有空调啊!

此时,我的学生反而替她出谋划策了——我的学生注意到,到病房有两个楼梯口。左边的,要经过护士的值班室,而右边的就不必。以后,她的亲人们就都从右边的楼梯到病房来了。

我的学生独自在那座城市工作,也想雇一名陪助。

她说:“何必呢?我女儿、儿媳不是每天都有一个在吗?你随便支使她们好了,你们年轻人挣钱也挺不容易的,能省就省吧。”

我的学生高兴地同意了。

“老师,其实我不是想省一笔钱,是想有理由留给她一笔钱。”

我说:“你不说我也知道。”

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能猜到?”

我说:“因为你是我学生啊。”

我的学生出院时,委托护士交给那名环卫女工两千元钱。

一个多星期后我的学生到医院复查时,得知她的病友也出院了——那环卫女工没收她的钱,给她留下了一条红腰带,今年是我的学生的本命年。红腰带显然是为她做的,其上,用金黄色的线绣着“祝好人一生平安”几个字。

学生问:“老师,怎么会这样?”

我说:“怎样啊?”

她说:“我居然在别人眼里成了好人!”

我说:“你本来就是好人啊!”

我的手机里传来了我学生的抽泣声。

在那一天之前,我只对我的学生们说过:“希望你们将来都做好人。”——却从没对任何一名学生说过:“你本来就是好人。”

我觉得,我的学生也是由于我那样一句话而哭。

对于显然不良的甚至恶劣的行径,包容无异于姑息怂恿。但,有时候,某些人使我们自己不爽的做法,也许另有隐衷。此时我们所包容的,完全可能是一个其实很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此时包容能使我们发现别人身上良好的一面,并使自己的心性也受到那良好的影响。

包容会使好人更好。

会使想成为好人的人肯定能够成为好人。

会使人倾听到对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同一现象的多种不同的声音,而善于倾听是智者修为——包容会使人更加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故包容不仅对被包容者有益,对包容者本身也大有裨益。

四、一类事做了就不后悔

某日我从盲人按摩所回家,晚上九点多了,那条人行道上过往行人已少,皆步履匆匆,而我走得从容不迫。

在过街天桥的桥口,我被一个女人拦住了——她四十多岁,个子不高,短发微胖,衣着整洁。她身边还有一个女人,身材高挑,二十六七岁,穿得很正规,胸前的幼儿兜里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在睡着。她一手揽着幼儿兜,一手扶着幼儿车的车把。幼儿车是新的,而她一脸的不快与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