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和防御原则(第4/6页)

[16] 陈毅:《几个支点守备队的教训》,《革命与战争》第4期,1934年5月18日。

[17] 蒋介石:《为闽变对讨逆军训话——说明讨逆剿匪致胜的要诀》,《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第631页。

[18] 《中央致红四方面军的信(193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第315页。

[19] 博古:《为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与争取独立自由的苏维埃中国而斗争》,《秦邦宪(博古)文集》,第211页。

[20] 项英:《挺进游击队的任务(1933年11月6日)》,《项英军事文选》,第251页。

[21] 《中共粤赣省委政治决议案》,《闽粤赣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1936)》,中央档案馆编印,1984,第26页。

[22] 《1934年1月5日总政治部训令,关于游击队工作》,《斗争》第42期,1934年1月20日。

[23]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给战地党和苏维埃的指示信(1934年4月24日)》,《斗争》第58期,1934年5月5日。

[24] 《五次战役第二步的决战关头和我们的任务》,《斗争》第58期,1934年5月5日。

[25] 王明:《革命、战争和武装干涉与中国共产党底任务》,《王明言论选辑》,第362页。

[26] 王明:《新条件与新策略》,莫斯科,1934,出版者不详,第21页。

[27] 《王明、康生致中共中央政治局函(1934年8月3日)》,转见周国全等《王明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第255~256页。

[28] 《赣粤闽湘鄂红匪实力调查表》,《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三章,第7页。

[29] 《中央对今后作战计划的指示(1933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第226页。

[30] 林彪:《短促突击论》,《革命与战争》第6期,1934年7月。

[31] 〔德〕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1932~1939》,第60页。

[32] 林彪:《短促突击论》,《革命与战争》第6期,1934年7月。

[33] 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第40页。

[34]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的电报(1933年4月3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374页。

[35] 《埃韦特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1933年4月8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394页。

[36] 《彭滕关于我军首先解决信河流域赵部的建议》,《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上),第93页。

[37] 萧克:《回忆湘赣红军》,《湘赣革命根据地》(下),第993页。

[38] 《刘畴西聂洪钧致朱德电(1934年4月20日)》,《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上),第710页。

[39] 《彭滕关于七日战况和改变行动的报告(1933年11月7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上),第99页。

[40] 《埃韦特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1933年4月8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394页。

[41]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31页。

[42]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18~219页。

[43] 参见《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4年1月2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第7页。

[44]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19页。

[45] 事实上,毛泽东当时也曾表示:“苏维埃在全国民众对它的信仰日益增加中,在国民党及一切反革命派别的欺骗日益破产中,将坚决地粉碎六次‘围剿’,以便努力阻止帝国主义殖民地化中国的道路,努力争取在全国范围内苏维埃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1957,第252页)固然,不能把毛泽东这一讲话和其内心真实想法完全等同,这其中很可能有服从纪律的成分,但要断定他当时就有明确的失败认识,也未必符合事实,更多的可能是其积数年反“围剿”战争经验形成的敏感和嗅觉。

[46]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出版局,1964,第215页。

[47]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4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