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最后的“拥曹派”(第3/3页)

司马昭让王基行镇东将军,会同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包围圈尚未形成,孙吴方面的援军也到了,吴军的一部趁乱从东北方向冲入城中,在寿春城不远的安丰,吴军另有一部驻扎在那里,与寿春形成呼应。

王基向司马昭建议先不要猛攻,只需将寿春城围困起来,时间长了里面自乱,司马昭同意。王基于是命人深挖壕沟,坚守营垒,不轻易攻城,时间一长,城里的人果然急了。

文钦本来是救援的,结果一冲动就跟全怿等人冲进了城,现在被围,赶紧组织人马发起反攻,试图冲开包围圈,但无法成功。孙见状,亲率吴军主力前来增援,前锋推进到镬里,此地在今巢湖以东,孙督令朱异、丁奉、黎斐等将领率部前去寿春解围。

朱异进军速度最快,所部抵达黎浆,司马昭派石苞、州泰迎击,务必阻止敌人的增援。为加快行进的速度,朱异命部下抛弃了辎重,因为没有重型装备,无法突破敌人的阻击线,只得退往孙的大营,他们连给养都没带,一路上靠摘食树叶果腹,狼狈不堪,但到达大营后,孙大怒,让他们立即返回去驰援寿春,朱异认为将士们已极度疲乏,无法执行命令,孙恼了,把朱异当场诛杀。

但随后孙又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将吴军主力撤回江东。

寿春城里的诸葛诞以及文钦、全怿还在盼着援军的到来,司马昭让人散布谣言说孙吴大军即将杀到,寿春之围很快将解除,城里的人误以为真,对粮草也就不加控制了。寿春城池坚固,破攻是很困难的,能守多长时间其实取决于城里有多少粮食。

又守了一段时间,仍未见到援军,诸葛诞等人明白上当了,但已经晚了,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城里的将领们一部分人主张继续固守待援,一部分人则主张主动出击,以求绝处逢生,文钦和孙吴派来的援军属于前者,文钦对诸葛诞说:“我们以及孙吴将士的家属都在江东,即使孙不打算来救,皇上和孙吴将士的这些家属们岂能愿意?所以援军到达是迟早的事,为何要冒险?”

但诸葛诞的部下都主张突围,双方吵得很凶,诸葛诞倾向于文钦的看法,但他劝服不了那些主张突围的人,为控制局面,诸葛诞打算把主张突围的部将杀了,消息走漏,一部分将领翻越城墙出了城,向魏军投降。

又守了几个月,寿春城仍然未被攻破,钟会建议使用离间计,最后吴将全怿率本族数千人打开城门投降了魏军,司马昭以少帝曹髦的名义任命全怿为平东将军,寿春城里深受震动,士气大损。

情势越发紧迫,文钦和诸葛诞却发生了矛盾,诸葛诞一怒之下把文钦杀了,文钦的儿子文鸯和文虎拼死突出城去,也投降了魏军,司马昭上书保举文鸯和文虎为将军,让人往城里喊话,说就连文鸯和文虎这样的人投降后都既往不咎,还拜了将军,你们还害怕什么?

经过这番攻心战后,魏军再次发起猛攻。少帝曹髦甘露三年(258)2月20日寿春城被攻破,诸葛诞在突围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