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最后的“拥曹派”(第2/3页)

贾充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给司马昭出了个主意,建议派人去诸葛诞那里借视察的名义试探一下反应,并自告奋勇前往,司马昭同意。

贾充以大将军长史的身份去了寿春,公事处理完,贾充提出私下里与诸葛诞密谈,谈话中,贾充直奔主题:“现在洛阳朝野上下都在谈论,希望皇帝陛下把大位禅让给大将军,不知明公以为如何?”诸葛诞一听勃然大怒,对贾充说:“听说你是贾逵的儿子,你们父子世受国恩,怎出此言?这事我坚决反对,如果洛阳再发生政变,我诸葛诞愿以命相报!”

贾充回来把诸葛诞的话报告了司马昭,还报告说此次寿春之行,听说诸葛诞变卖财产,赈济施舍,又赦免了不少不该赦免的人,目的都是收买人心,同时还训练了数千人的侠义之士为贴身卫队,形迹十分可疑。司马昭于是决定解决诸葛诞,他以少帝曹髦的名义下诏改任诸葛诞为司空,解除其兵权,即刻来洛阳上任,诸葛诞接到诏书后大惊。

少帝曹髦甘露二年(257)4月,诸葛诞在寿春起兵。

诸葛诞分析了王凌、毌丘俭和文钦这两次起事失败的原因,认为没有与孙吴密切配合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为此他派自己的长史吴纲去孙吴,表示自己愿意称臣,为了让孙吴方面放心,他还让吴纲专门带上儿子诸葛靓,意思是愿意留在孙吴做人质。

孙吴方面这两年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文钦投降后,主持孙吴国政的孙峻一度想利用文钦发起新的军事行动,他让吕据、刘纂、朱异、唐咨等高级将领制订计划,让他们与文钦一起由江都北上进入淮河地区,去攻击曹魏的徐州、青州。

孙峻在建业的石头城亲自为众将饯行,但大军还未出发,孙峻突然得了重病,仓促间把后事托付给堂弟孙后就死了,少帝孙亮拜孙为武卫将军,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次军事行动只得中途停止。

之前不过是个偏将军,资历很浅,根本镇不住局面,老将吕据首先不服,联络一些朝臣和将领共同上疏少帝孙亮,推荐司徒滕胤任丞相,主持朝政,孙则发起反击,任命滕胤为大司马,让他接替刚刚故去的老将吕岱的职务去镇守武昌。

吕据大怒,联络滕胤要联合罢黜孙,孙则命堂兄孙宪率部北上,在江都拦截吕据所部,同时以少帝孙亮的名义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讨伐吕据、滕胤。经过一场乱战,滕胤兵败被杀,吕据看到大势已去只得自杀,少帝孙亮拜孙为大将军。

孙吴的夏口督孙壹是孙坚弟弟孙静之孙,他有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滕胤和吕据,孙对他自然不放心,密令朱异率军夺取夏口,用武力解决孙壹,孙壹不敌,率一部人马投降了曹魏,被曹魏任命为车骑将军,同时遥领交州牧。

刚刚掌权就接到诸葛诞愿意称臣的报告,大喜,命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3万人马与文钦一起北上接应诸葛诞,少帝孙亮任命诸葛诞为孙吴的大司徒、骠骑将军,同时遥领青州牧,封寿春侯。

司马昭亲率大军前来平叛,为防止少帝曹髦趁机异动,司马昭专门把他以及郭太后都带上随征。6月5日,司马昭率魏军主力到达项县,各路平乱大军陆续来此集结,总兵力达到26万人。

诸葛诞怀疑新任扬州刺史乐是司马昭派来监视他的,于是把乐杀了,整合起各路人马以及淮南各郡县的部队共10多万人,诸葛诞担心这些人马还不够,又在控制区内紧急招兵,很快又得到四五万人。

这样算下来,双方兵力再加上孙吴的人马,参加此战的各方人马总数达到了45万人左右。盘点一下汉末三国的几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曹军直接投入的兵力有3万多人,袁军12万人;赤壁之战曹军直接投入的有8万人左右,孙刘联军约5万人;夷陵之战蜀军直接投入的兵力约8万人,吴军约5万人。以上这几场著名战役,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合计约43万人,尚不及此次诸葛诞起兵及平叛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