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别了,孔子(第4/4页)

根据记载,孔子曾经向苌弘问乐,不过可信度并不高。之后,孔子在卫国曾经向师襄子学琴,进步较大。

回到鲁国,孔子又向鲁国太师乐学习音乐,达到了新的境界。所以,《论语》中有这样的两条记载。

按《论语》。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徽如也,绎如也。以成。”

按《论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的性格】

孔子的性格似乎偏于内向,善于观察学习,却不善于言谈;讲课条理分明,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却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孔子是一个好老师,却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政客,总是不能说服各国的君主重用自己。

所以,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以及“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同时又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和“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平时在乡里,孔子看上去不太能说,到了朝廷面对三桓和鲁哀公的时候,说话也很小心谨慎,只有在面对学生、朋友以及与自己级别相近的官员的时候,谈起周礼和学问,才会滔滔不绝。

按《论语》。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孔子宣扬周礼,自己处处以周礼来要求自己,非常严格,各种礼仪随处遵守,即便是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譬如睡觉的姿势。

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不会觉得孔子所讲的周礼都是没有用的东西,或者都是骗人的东西,尽管学生们实际上很难做到。而孔子的这份执著和毅力,成为他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们景仰。

《论语·乡党第十》就都是在讲孔子的性格以及怎样以周礼来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以君子自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孔子是个好面子的人,很少会谈到利(据《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仁者爱人”,孔子这样教导弟子们,因此孔子也这样去做。

一次,家里的马厩失火了,孔子回来之后,只问“有人受伤没有?”根本没有问马。

如果有朋友死了却葬不起,孔子就在自己家里给朋友出殡。

所以孔子很受尊重和敬爱。

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这两个成语都是孔子发明的,见于《论语》。

对于学生们来说,老师让人敬重,但是大家并不惧怕老师。按照《论语》上的说法:“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说,孔子温和但是严格,高大但是不凶狠,有礼貌而且不会喋喋不休。

总的来说,孔子就是一个慈祥的长者。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坚定的人。(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有些傲气的人。(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孔子,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让人肃然起敬的人。

但是,孔子是人,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