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别了,孔子(第2/4页)

离开后的子贡去了齐国定居,之后一直做生意,生意做得非常大。

《史记》中有“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说法,近乎传奇,于《左传》中无根据,因此本书不采用。

孔子去世,一时群龙无首,好在有子贡坐镇,渐渐恢复了秩序。

学校暂时由子贡担任校长,子夏辞去了莒父宰,回到学校与子张、曾参等人主要负责教学。此外,冉雍、子游等人时常回来关照。因此,学校依然红火。

需要提到的一个人是有若,有若在师兄弟们中学习成绩一般,这时候担任助教。学生们都很思念孔子那种讲课的气派,总觉得应该找一个人来假冒老师,好让大家感觉老师还活着。恰好有若长得很像孔子,大家一商量,说是干脆让有若冒充孔子,整天坐在孔子的位置上,给大家一个安慰。

子贡一听,觉得这也是个好主意。于是,有若每天吃晚饭之后就坐在孔子当年的座位上,学着孔子的作派,接受弟子们的顶礼和瞻仰。

渐渐地,弟子们觉得有若的气质不够,学问也不够,所以不太应该继续扮演孔子了。

有一天,学生们准备了两个刁钻的问题来问有若。

“老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教。”一群弟子说。

“说吧。”有若扮着孔子的声音和腔调。

“说是有一天孔子出门,让弟子带着雨具,结果路上真的下雨了;还有一次,孔子预测到了商瞿有五个儿子。请问老师,孔子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刁钻的问题,太刁钻的问题。

“这个,这个……”有若哪里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一时张口结舌。

“切。”大家一起起哄了,然后异口同声说道:“下去吧,这个位置不是你能坐的。”

就这样,有若又被赶了下来。

尽管扮演孔子的时间不长,有若还是因此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因此被称为有子,并且在《论语》中留名。

以下,就是有若在扮演孔子的时候发表的言论,因为被认为比较有水平而被收录进了《论语》。

按《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按《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责。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卩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按《论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和为贵,这就是有子先生贡献给大家的。

其实,并不仅仅是孔子的弟子们把有若当作孔子,鲁哀公看见有若也感觉亲切,有时也请有若去去做客。

有一年收成不好,鲁哀公非常担心。

“收成不好,粮食不够用了,怎么办啊?”鲁哀公发愁,自己家那点自留地确实不够用了。

“减税啊,收百分之十的税。”有若回答。

“百分之十?现在百分之二十还不够呢。”

“百姓富足了,国君难道还不富足吗?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么会富有呢?”有若说。这段话,还真是很像孔子的话。

按《论语》。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反子夏联盟】

子贡走后,学校表面上秩序井然,实际上暗流涌动。没有了子贡的坐镇,人事矛盾慢慢凸现出来。

这个时候,学校形成多个巨头共存的局面,子夏、子张、子游、曾参和孔子的孙子子思各有各的优势,基本上分庭抗礼。总的来说,子张和子游关系比较好,曾参和子思关系比较好,子夏则比较孤立。

子夏这个人,一向恃才傲物,与子张子游的关系向来都是明和暗不和。三人属于同一辈的佼佼者,一直都在暗中较劲。孔子在的时候,偶尔争论一下,还不敢互相讥笑。孔子去世之后,三人的对抗公开化,但是有子贡在,也不敢太过分。

如今子贡离去,于是三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子游子张原本就对孔子把《诗经》和《春秋》都传给子夏心存不满,如今看子夏大受学生们的欢迎,更是极不舒服。

一次,子夏的学生遇上了子张。

“喂,今天子夏给你们讲什么了?”子张问。

“讲交友。”

“子夏怎么讲的?”子张又问。

“老师说:能交往的就交往,不能交往的就别搭理他。”

“哦。”子张一听,这真是子夏的性格,子夏现在就不跟自己交往。所以,这话倒好像是针对自己的。“我记得当年老师不是这样说的啊,君子尊敬贤人,包容众人。称赞善人而同情能力不足的人。如果我是好人,与谁不能相容呢?如果我是坏人,别人首先不搭理我了,我哪里能够拒绝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