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第4/9页)

定:都是坟少爷?

戴:都是坟少爷。他们全都住在一块,但是只有一个是掌门的,好像是三舅爷掌门。满族家庭不像汉人,不立长为主,不迁就老大,老几有能耐,就推举老几掌门。

我记事时我祖母还活着呢,挺传统的一个老太太,那时候就不穿旗装了,但是家里有她旗装的照片。满族旗装分三种,一种是宫装,皇室男女的服装;一种是民装,民间普通家庭男女穿着;还有舞台装。这不能混,一混就麻烦了。我祖母她们当时照相穿的都是宫廷装和民间满人服装中间的那种服饰。那些照片我都有。我祖母娘家经常跟我们来往,挺密切的。

3.一逼宫我外祖父就急死了

戴:我外祖父家是大内恩丰仓注244的仓吏,正黄满,尼玛察氏,姓杨,在西城号称仓杨家。仓杨家在西城养马营一带,老地名叫鞑子庙,是一个胡同,注245他们老宅子在那儿。为什么很有名呢,恩丰仓是管皇宫里开支的,经营太监的钱粮,按现在来说就好像是皇家供应处处长似的。所以他们家给的坟地呢,由内务府给划呀,是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赐地,就是小关的豹房村,注246现在已经改了公寓了。他们辛亥革命以后没败落,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后人都就业了。

什刹海后头东煤厂一号,后来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员宿舍,那是我姥爷的房,我母亲就是在那儿上轿子的。清王朝亡了,宣统退位,并没有影响我姥爷的职业,还维持小朝廷啊,他还在那儿管理。后来我姥爷是怎么死的?冯玉祥逼宫,注247我姥爷一着急就开始吐血,就急死了。

定:他着什么急呢?

戴:退位以后把这些人全轰出来了啊。我现在还保存着一张逼宫照片,民国警察搜查宫女,每个宫女都提搂一个包袱一个脸盆,每人都搜身,搜完身才能领银子才能遣散。

定:还领银子?

戴:你逼宫也得给人遣散费呀。这笔开支不由民国政府开,由溥仪开。要按我的看法,冯玉祥就是政治上耍流氓。因为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是达成的协议,注248你们怎么能又推翻呢?你一推翻,等于给日本人送去一个皇帝。因为如果不逼宫,溥仪算中国的皇帝,你给他逼出来了,逊位了,就给日本人制造了一个皇帝,这也是日本人早就有预谋了。冯玉祥是一个倒戈将军,他要是跟谁好,最后他准把谁胡噜趴下。

定:您母亲她娘家兄弟几个?

戴:哥儿五个,姐儿仨。我外祖父的家庭解体得早。怹是家里的台柱子,一逼宫他就故去了,可是那时候儿女已经工作了。我大舅杨国栋也上过学,但是大长子比较娇,就一直在家赋闲,可是他有一笔好墨笔字,后来就在家给梅兰芳写戏本儿,那都有名的。我二舅是通过我们家的关系进的邮电局。我三舅当警察,那会儿肃亲王,清政府第一次开办警察机构,禁烟警,注249我三舅就当了清末的警察了。我四舅杨国桢上的是八旗学堂,不知道是我姥爷通过的什么关系。他后来也进邮局了,解放后在呼和浩特书法比赛还得过第二呢。我五舅,没结婚就没了。我大姨嫁给北城的王家,也是满族的一个大宅门,拨什库。注250我母亲不是跟我父亲结婚了么。我三姨呢,也嫁给一个满族家庭,我外祖父的妹妹,我母亲的亲姑姑,刘嬤,她用的是婆家的姓氏,刘尔佳氏,是侍候慈禧太后的。西太后死后又侍候隆裕,隆裕还没死呢,我这外姑祖母年岁大了,就离开皇宫了,隆裕还给了她不少钱。后来这宫廷要用人哪,她就让她的侄儿媳妇,也是刘尔佳氏,正守寡,接着侍候隆裕,一直侍候到清王朝逊位离宫。这就有点退休接班似的,这样工作熟悉,等于家传。

定:那就是说她要不是守寡,她就还在家呢,她就没法去?那您那位外姑祖母是不是也守寡?

戴:对,也是早年守寡。因为不能有家庭的羁绊啊。

我这外姑祖母生前就跟我母亲说过,她一直跟着慈禧太后到西安,注251说逃往西安的时候,并不是像电视描写的那么狼狈,首先有八旗护军跟着,另外前头有打前站的,根本饿不着渴不着。外国人并没有追出城外呀,而且还是清王朝的天下呀,哪儿能饥一顿饱一顿?一直就没受什么罪,只是心惊肉跳,这有可能,怕洋人追过来么。我母亲还听她姑姑说,平常有时候官员在西太后的便殿奏事,我外姑祖母就在跟前。清王朝没有退位的时候不敢讲,退位之后家族里谈起宫里的事,就讲了不少东西,和一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写的东西有很大出入,不是有些出入,是有很大出入。因为他们为了美化自己家族,就有增添。所以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挺珍贵的。我现在为什么跟很多家族有联系呢?像这几个王府的后裔呀,还有溥仪乳母家呀,都跟我们有来往,就是因为宫廷之间旧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