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第3/9页)

所以我就总结,我们家这么大的政治变迁都不倒,一个是早期,清末的时候就强调孩子要受教育,要有文化,学技术,自个的手就能挣饭吃,这很重要。另外不迷信,不封建,能够跟着时代潮流走。

据我了解,少数民族在北京能定居下来,兴旺起来,世世代代繁衍下来,这个家庭都不是一般家庭,都是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家庭,这是我个人感受。回民也是如此,能在北京顺利扎下根来,生存下来,也是不容易的,不管是山东那支儿上的,德州那支儿上的,是济南来的,在北京能扎下根的,都是勤勤恳恳做业的,北京这个城市很排斥少数民族。

定:您说它怎么个排斥?满族可是地位最高的民族啊。

戴:可你的王朝没有了。

定:我说的是清代的时候。

戴:清代的时候也不容易啊。满民随龙入关进来了,结果八旗生计出了问题了,人口繁衍太多,很多人到乾隆年间又回去了,回老家了,当然从朝廷里,从乾隆那儿就给奖励,给银子,给地给牲口。可是这就是说扎根,在乾隆年间还是很浮浅,人家不认同你。

再比如说吧,清朝要求旗民军政合一呀,你不规矩你就削除旗籍了,那削除旗籍等于现在把户口注销了一样,本来满族人他就指着俸禄,那你在这儿怎么混呢,尤其在城市里呀,一削除旗籍,那就完蛋啦,家都没有了,你家族就完啦,没法生存了。就这么严重。所以就是说,一个满族家庭,一个大族,能分出多少支来,一直扎到清王朝灭亡,在北京生活下来到现在,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您是沈阳旗人,京旗的事您不清楚。

定:您说北京好多少数民族待着不容易,那汉人待着容易?

戴:也得挣扎呀……

2.肃王坟的坟少爷

戴:我祖母的娘家是瓜尔佳氏,在北京也是大户,她们家是肃亲王家的包衣,注241包衣出身。肃王府就是豪格那支儿,在北京的坟地在架松。注242我记事的时候,我祖母家就沦为架松坟的坟少爷,世世代代世袭给肃王家看坟,一直沿袭下来,繁衍成一个大族。架松关家,都知道,在当地势力也挺大。现在架松坟还有他们的人居住,但是大部分都有职业了。

坟地有陵产哪,有树木,有田地,有建筑,看坟的都拿钱粮。坟家要生一小孩儿,都要到宗人府报户口去。可是我祖母她们那支儿虽然属于肃王府的包衣,她们家是内务府发俸禄。

定:肃王家的坟包衣不止一家吧?

戴:一家,哪有归两姓人管的,不好管理呀。

定:我看冯其利写的《清代王爷坟》注243里,有好多坟都是有好几户坟户。

戴:他指的不是一个地界儿。比如八大处,就是现在北京工人疗养院的办公楼下,是老郑王的坟穴,可是后来他们在别处又单立去了。

定:您跟我聊聊坟户都怎么回事,怎么过日子。

戴:坟户也称坟少爷,就是给王府看坟的,因为皇家的坟地有护陵兵,东陵、西陵都有护陵兵,有衙门。可是王府,就是八个铁帽子王的坟地都不设武装,就由坟包衣看守陵墓,管理地面建筑,还有树和土地。土地不能荒芜呀,得有人耕种,陵产要多的话,每年还要向本家交租子。可他种不了那么多地呀,他不种,他等于就是二地主,放给佃户,包括汉人,所以在当地有一种势力。清王朝没了以后,没有俸禄了,他们就吃这些陵产,树木呀,土地收租子呀。有传说,辛亥革命以后北京还有人上关外的老营子去收租子,那都属于他家族的地产,当然不是他本家去了,有经管人去啊,人家说清王朝没了你还收租子呀,结果有的给打死了,有的给打跑了,所以关外那些王公贵族的产业就模糊了。尤其经过抗日战争以后,这些东西就……也许现在能够找到地契,但是没用。

定:这边的还很清楚么?

戴:满族的大家庭都有坟地嘛,解放后都发地契了,8亩也好,9亩也好,这是你私有。后来一合作化,地产不是你的了,可是你还可以埋人。后来提倡火化以后,也不能再埋人了,就这么一个情况。

定:你祖母家给肃王看坟,后来跟肃王那支还有联系么?

戴:有联系他们,他们每年清明给去上坟去。解放前特别辛亥革命之前,每年清明都很隆重的,都有一定的祭祀仪式。由看坟的给筹备,供品哪,牛羊哪,然后他们祭祖去。我听说过,没看见过。后来“文化大革命”,坟都平了,他们也就不去了。

定:您祖母他们家兄弟几个?

戴:很多,兄弟五六个,就姐儿俩。大舅爷二舅爷三舅爷四舅爷五舅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