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最后的宿命(第6/16页)

但是,苏格兰入侵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英格兰,好像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抵御这次入侵。费尔法克斯还在科尔切斯特城外,克伦威尔还在彭布罗克城外。骚乱尚未平定下来,起事者的战火随时随地都可能复燃。长老会派左右为难,即使是对他们善意相待的人也都恨透了苏格兰人,一提起苏格兰人都骂不绝口。他们彼此提醒,苏格兰人今日假装要拯救的国王,就是他们昨天才刚刚出卖过的国王。因此他们要求,首先把这些贪婪成性的外国人驱逐出境,然后再谈其他。7月14日,下院提出一个议案,宣布苏格兰人为公敌,凡是参与约请他们入侵的人都将以叛国论罪;7月18日,这个议案遭到上议院的否决,贵族们议决加速与国王谈判;7月28日,长老会派在下院提出一个议案,规定不再强迫国王先承认那三个议决案,直接谈判条件。但是,仍然在独立派影响之下的德比住所的委员会,根本不管伦敦的党派斗争,照样送军饷和援军给兰伯特,并命令克伦威尔派他所能调动的军队开赴北方。共和派的领导人虽然不信任克伦威尔,却不能不依仗他的军事才干,他们私下写信告诉他只管放手去做,不要计较双方过去的恩怨。

克伦威尔既不等待命令,也不等待许可。一个月以前,他就已得知苏格兰军队的详情和行动。他曾送信给兰伯特,叫他一看到苏格兰军队就立刻后退,以免同他们开战,他准备立即前来支援。果然,7月11日,彭布罗克堡在敌军入侵后三天就投降了。两天以后,克伦威尔带领五六千人出发,衣履不周,却以屡打胜仗自豪。他们信任他们的领导人,藐视他们的仇敌,热切地投入战斗,满怀胜利的信心。他们几乎走遍了整个英格兰,最初是从西往东,随即从南往北,行军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克伦威尔一边走一边大事宣扬自己的忠诚,表明自己敬奉上帝的虔诚,意在打消人们的怀疑,博得狂热信徒们的衷心拥护。他出发后十三天(7月27日),他所派遣的先行骑兵与兰伯特的骑兵会合了。8月7日,他自己也在约克郡的内尔兹巴勒与先行骑兵相遇,这时两军共有九千或一万人。在此期间,苏格兰军沿西方大道前进,走过坎伯兰、威斯特摩兰与兰开夏。军中因宗教、政治和军事上的意见分歧闹得乱哄哄的,又对敌军的行动一无所知。带领英格兰叛军的兰代尔此时正走在大队伍的前面,他忽然送信给汉密尔顿,告知克伦威尔快到了。公爵却过于自大,认为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带着大队人马出现,于是将大本营迁到普雷斯顿。8月17日,又有消息传来,说兰代尔的骑兵已经和克伦威尔的骑兵交锋。兰代尔答应坚持下去,他占据的地势很好,士气振奋,他只需要一些援兵,至少一千人,他就能使全军集中起来击溃敌军。汉密尔顿答应派援兵来。兰代尔打了四个小时的仗,克伦威尔承认自己生平还未曾遇到过这样顽强的抵抗,可惜援军未来,这个英勇的保王党只好败退。克伦威尔任由打败仗的英格兰兵不受惊扰地退却,而领兵直扑苏格兰军队。苏格兰军队正在匆匆抢渡里布尔河,以便在两军之间设置障碍。当时大部分队伍已经过河,只剩下两团步兵、汉密尔顿自己和几营马队,仍在右岸掩护。克伦威尔立刻击散他们,与他们同时渡河,又命军队作短暂休息,次日继续追逐敌军。敌军继续南行,一边逃走,一边进行入侵的举动。他在离普雷斯顿十五英里的威根赶上他们,把他们的后军切成几段。两次胜仗的骄傲,一场决定性胜利的希望和难以忍耐的疲乏,使克伦威尔的士兵们勇气不断增加。次日又开始穷追敌军,比以前走得更快,意志更加坚决。苏格兰人这样被人数较少的敌军追赶,,他们在沃林顿附近遇到一条形势有利的山隘,就突然回过马头,与英格兰军相对,进行第三次战斗。这次比前两次打得更久,流血更多,效果却相同,英格兰军夺下山隘和默西河上的一座桥。苏格兰军中现在一片惊慌,他们召开一个军事会议,说部队由于缺少军火,无法抵抗下去,就全体投降了。汉密尔顿带着骑兵向威尔士进发,以振作该处保王党的士气,不过他忽然改变主意,折向东北,希望能够抵达苏格兰。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农民们举行武装起事,地方官们要求他投降。他自己的骑兵在斯特拉福德郡的尤托克西特听到谣言,说他有意同几个军官一起逃走,就发生哗变。此时兰伯特和格雷勋爵奉命追赶汉密尔顿,已离他不远。他心虚胆怯,不敢和这样的命运抗争,于是留下他的部下,任凭他们投降或解散,自己接受兰伯特所提出的条件,投降做了俘虏,被送到诺丁汉(8月25日)。两个星期之后,克伦威尔觉得英格兰境内已无苏格兰队伍的踪迹,便直接领兵入侵苏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