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块充满矛盾和差异的大陆(第10/13页)

非洲

寻找这位博士的任务交给了一位名叫斯坦利的美国新闻记者,他的原名叫罗兰斯。当他初到美国时,还是个刚从英国救贫院里跑出来的穷小子,在美国得到了一位奥尔良商人的好心照顾,为了纪念那位恩人,他就改姓那位商人的姓斯坦利。作为一名非洲探险家,斯坦利在1871年的一次寻找利文斯通博士的航行就已经成名。从那时起,英国就已认识到染指非洲事务的重要性,因此《每日电讯报》和《纽约先驱报》共同资助了那次航行的费用。由东向西历时3年的探险,证实了被利文斯通怀疑是刚果河一部分的卢瓦拉巴河,实际上是刚果河的源头。探险还发现,刚果河曲折入海所横贯的地区,面积是多么辽阔。除此之外,这次探险还带回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土著部落的故事,这些事情人们以前闻所未闻。

斯坦利的第二次航行使全世界把注意力转到刚果潜在的商业价值上,也正是这次航行,为比利时的利奥波德建立他的刚果自由邦提供了可能。

当埃明帕夏的命运成了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时,寻找他的最佳人选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斯坦利的头上。他从1887年开始察访,第二年,他在紧靠阿尔伯特湖北边的瓦德拉找到了埃明。埃明好像正在用一种可怕的力量对付当地的土著居民。斯坦利试图说服埃明为比利时国王效力,这可能意味着非洲大湖地区也会被并入刚果殖民地的版图,但埃明似乎已另有自己的打算。他一到桑给巴尔(其实他并不急于被“救”出来),就与德国当局联系,最终德国当局决定送他回去,并给他提供充足的人力和资金,以便让他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和坦噶尼喀三个大湖之间的高原上建立德国的保护地。早在1885年,德属东非公司便在桑给巴尔海岸地区获得巨额利润。如果再加上那一片大湖地区,德国就能让英国的计划成为泡影。英国的计划是,建立一块从埃及到好望角的英国海外领地,从而把非洲分成两半,可是1892年,埃明在刚果河上的斯坦利瀑布附近被阿拉伯奴隶贩子暗杀。这个严厉的德国人年轻时曾理所当然地吊死了那帮人的同行们,遂遭到他们的报复。埃明在坦噶尼喀湖高原上建立新德国的梦想因此随风而去了。然而,当年为寻找他的下落而进行的探险,却使中非的大部分地区被我们探明,并得以标注在现今的地图上,这就把我们引入非洲的第五个自然部分——东部的高山地区。

东部的高山地区包括从北部的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和南部的赞比西河之间的全部土地,赞比西河以南就是南部非洲了。该地区的北部主要是含米特人,如阿比西尼亚人和索马里人,他们虽然头发卷曲,却不是黑人。南部区的居民主要是黑种人和大量的欧洲人。

阿比西尼亚人是十分古老的基督徒,早在公元4世纪就皈依了基督教,而中欧的第一个基督教组织是在公元前8世纪才出现的。然而,阿比西尼亚基督徒的情感并未阻止他们对邻族不断发动战争。公元525年,他们甚至穿越红海,征服了阿拉伯半岛南部,当时属罗马帝国治下的阿拉伯半岛费利克斯(本地人称作阿拉比亚沙漠)。正是这次远征使年轻的穆罕默德意识到,必须把自己的祖国建成一个强大、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并由此开始了他作为宗教创始人和世界性帝国缔造者的生涯。

穆罕默德的追随者首先采取的行动,就是将埃塞俄比亚人逐出红海沿岸城市,并切断他们与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君士坦丁堡的商业往来。此后,埃塞俄比亚就像日本一样不再关心外界事务,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列强开始觊觎索马里半岛方向,这并不是因为索马里半岛本身有多大潜在价值,而是因为它地处红海,很快就成为苏伊士运河的延伸。法国人捷足先登,占领了吉布提港。英国人发动了对阿比西尼亚的讨伐战争,战争期间,阿比西尼亚那位了不起的国王西奥多宁可自杀也不愿作敌人的俘虏。之后英国占领了英属索马里。此地隔海与亚丁相望,因此海湾被命名为亚丁湾。意大利人坚持要将这块海滨地区用作远征阿比西尼亚的供应基地,所以就在法国和英国属地的北边获得了一块地盘。

这次策划已久的远征发生在1896年,结果意大利人损失了4500名白人和2000名土著部队,还有略少于上述数目的俘虏。此后,意大利人再也没有干扰他们的阿比西尼亚邻居。他们又在英国殖民地南部的索马里占据了另一块土地。

当然,最终阿比西尼亚将走上乌干达和桑给巴尔的老路。不过,在阿比西尼亚从吉布提到亚的斯亚贝巴只有一条铁路,解决不了交通上的难题;另外,整个阿比西尼亚高原的地势起伏不平,又使其成了天然的堡垒,而且白人也意识到黑人随时会进行反击,所有这些因素使他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挣扎,但这个古老的王国至今还未像其他地方那样遭到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