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芮城:神仙们的新家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昨天上岸的渡口,一排电动三轮摩托正在等客,等从对岸过来的渡船。我出了十块钱,一辆摩托放弃排队,拉着我到了以北二十公里的芮城。

我请司机穿过实在不怎么样的芮城县城,在城北的永乐宫把我放下。永乐宫是全中国最著名的道观之一,可我却未见到一个道士。它原来就在大禹宾馆的下方,因为建三门峡大坝,原址已经被水淹没了。当时,文物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把画满壁画的墙体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运到芮城,重新拼装成完整的墙体和壁画。“文革”时红卫兵破坏了成千上万的宗教场所,但这里却被政府费大气力保了下来,原因就在于那些世界上最古老、最精美的道教壁画。这些壁画绘于十四世纪早期,那时,元朝的皇帝正在大都的那座逍遥宫里,统治着他的中央汗国。

在入口处,我要了十块钱的导游服务,然后在主殿里见到了这位导游。当时,她正拉着奇妙的道士腔调唱歌,真是余音绕梁啊。这只是我的想象,也没准她唱的是一首流行的爱情歌曲呢。我希望她继续唱下去,她却带我参观起壁画来。

永乐宫

在主殿的墙上,不知道是哪位神仙画的,三百位天上的神仙正在朝拜元始天尊。正如宣传的那样,这些壁画真的是美。第二殿的壁画还是一样的美,绘的是十世纪的道教祖师吕洞宾的传奇故事。他是八仙之首,此前我在沿海小城蓬莱见过他们八位。第三殿也不逊色,绘的是十二世纪的道教祖师王重阳。他是道教主要宗派全真教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之一。我兴奋地边走边看,它们是全中国最好的道教壁画,而我是那天唯一的游客。

永乐宫不仅道教神仙壁画有名,它的建筑也有名。它是整个中国道观建筑最古老的实例。建筑学界对它很熟悉。它的大殿屋顶的曲线既高古宏伟又简约流畅,屋脊上镶着黄、绿、蓝三色琉璃。向上微翘的飞檐,两只高达三米多的大鸱吻仰望天空,整体像一条腾空飞升的巨龙。看完壁画和建筑,我意犹未尽,又走进一间偏殿。那里展出一些照片和其他资料,记录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壁画和建筑的切分、搬运、复原的全过程。整个工程耗时七年,终于避免了因水位上涨而给这些重要文物带来的灭顶之灾。今天,这座重修的道观看起来跟原来的一模一样,完美无缺。

旁边还有一个较小的祠堂,里面是吕洞宾与他的两名侍者的塑像。吕洞宾出生在芮城,这是永乐宫迁建选址时首先考虑芮城的原因。吕洞宾科考落第后,遇见了一位道教神仙,后者将长生不死之法传授给他。在长安以南的终南山中修炼之后,他返回故乡,最终在芮城以北二十公里的九峰山得道成仙,长生不死。实际上,现在的这些神仙塑像,是在永乐宫迁建后,从九峰山的一座道观中搬来的。

临走前,我来到永乐宫另一侧的吕洞宾墓(神仙还是死了?),驻足凭吊。而后,凝视着墓后方巍巍的中条山脉,心想哪一座山才是吕祖与其他七位神仙会合的九峰山呢。中条山脉犹如一堵未经粉刷的墙,而且锯齿般参差不齐。我的下一步就是“翻墙”,墙那边另有风景。那天就我一个游客,因此永乐宫大门外没有等客的出租车或摩托。我只得步行回到横贯芮城县城的高速路上,等候下一辆巴士。问一位水果小贩,这里有没有巴士开往中条山那边。他说大约一小时一班。果不其然,不到一个小时,我就上了车。巴士翻过中条山光秃秃的山肩,那边就是汾河平原了。

车子下山驶向平原的时候,我看到了远处庞大的解池(运城盐湖)的轮廓。四千七百年前,就在这一带,黄帝打败了苗族部落联盟的首领,控制了解池。这一战,是中国历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战。盐是最重要的一类物资,是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向早期城镇转型的原动力。有了盐,就可以腌制并保存食物。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在固定的地方过冬而不必迁徙,还可以组建军队离家征战,距离可以很远,时间可以很久。解池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唯一的产盐重地。胜利者黄帝控制了那里的盐,才使得汉人成为中国北方乃至整个中国的决定性族群。考古学家认为,在解池岸边发现的盐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盐场,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车下到平原之后,我们距离解州镇就只有四公里了。我之所以“翻墙”而来,意在解州镇,而非解池。解州是战神关羽的故乡。在洛阳关帝庙中,我见过关羽的塑像。我还在他的首级墓前燃过一炷香。因为他的忠义和英雄气,他在死后赢得了“关帝”的美名。实际上,他不仅是“忠”和“义”的化身,也是“勇”和“武”的化身,是名副其实的战神(中国人叫武圣)。在中国,到处可以看到红脸长髯的关帝像,关帝庙的数量也许超过了其他庙宇的总和。解州是关帝故里,我想来看看他的童年伙伴和邻居的后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巴士司机把我放到一个最近的路口,给我指了路,然后继续驶向烟囱林立的临汾。